冈仓天心英文作品中自我与他者形象的跨文化辩证研究

来源 :上海外国语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oerrism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冈仓天心(1862-1913)代表了明治维新时期日本知识分子在东西对峙中敏感的文化触角和灵魂挣扎,他的系列英文作品《东方的觉醒》、《东方的理想》、《日本的觉醒》及《茶之书》反映出暗夜中日本面对的选择焦虑:是应该支持德川幕府向内寻求文化滋养与自我觉醒的传统,抑或是倾向于福泽谕吉脱亚入欧派向外接受全盘西化的策略?还是寻觅另外的发展道路?他的作品皆弥散着对历史沿革中民族命运的思考以及对植根其中的人文艺术的关怀,用融入东方价值观的西方语言为载体,言说亚洲并解密东方,受到世界的关注与重视。更重要的是,冈仓天心这四本书是东西方文化碰撞狂涛乍起之时的倾力之作,是消解权力话语下异质性文化偏见并融入文化间对话与认同的诉求与实践。诸如“自我”与“他者”互为镜像的形象塑造,多元文化碰撞中的矛盾心态,以及本土和全球意识的践行等跨文化研究问题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目前有关形象学的研究多侧重对异国形象或异国对本国形象的单向度叙事上,涉及从不同主体视角对自我与他者形象关系的探究还有待开拓,对双语创作者冈仓天心的文学表现与阐释也是一块极具跨文化实践意义却鲜有研究的领域。作者以跨文化批判学为框架,形象学与跨文化形象学为理论基础,同时借鉴相关文化理论,通过文本细读的研究历史语境中各种形象的不同侧面及隐形的权力关系,消解形象构建中“自我”与“他者”的简单二元对立,规避形象塑造的终极性、单一性和非历史性陷阱,将人物身份去本质化,填补冈仓天心研究中宏观历史文化与微观文学表述结合的欠缺之隙。本论文聚焦“自我”和“他者”形象,具体围绕以下三个问题展开:一、在冈仓天心作品中,“自我”和“他者”形象的关系是什么?缘何形成了这样的关系?二、影响各形象塑造的主要因素有哪些?彼此间有何影响?三、冈仓天心的身份使其形象构建的语言表述呈现了怎样的特征?在其文字的表层与深层结构中是如何具体体现的?
  本论文主要观点包括:第一、冈仓天心笔下的形象多维立体且矛盾丛生,“他者”形象既可能是“自我”的反射也构成“自我”的延伸,且相互对抗又彼此渗透,是“我并非他”与“我中有他”的对立统一关系。19世纪的西方需要一个落后野蛮的东方形象作为他者对其现代性身份确立的参照,而明治维新时期的幕府在从闭关锁国走向开放的过程中也同时需要一个“他者”作为陪衬,以突出确立其作为亚洲领导者的合法地位。“他者”形象内化为自我形象这一点主要集中体现在冈仓天心将“与世无争”的亚洲形象融注了属于西方海洋文明的“侵略性”。冈仓天心的起点有着对亚洲一体共同身份的诉求与东西方文化通约的愿景,归宿却在涵容“异己”形象与将亚洲其他国家“他者化”的过程中与西方达成了某种共谋。第二、跨文化辩证观的视角有助于解读出冈仓天心的自我矛盾与精神上的自我异化,凸显日本作为西方“他者”的边缘感与其作为“亚洲博物馆”与军事强国优越感之间的张力,为多元文化交流中的复杂人性与理想困顿提供历史注脚。第三、影响形象塑造的外在契机是明治维新东西交融的特殊历史时期、由地理及心理距离引发的想象,以及冈仓天心对西方和亚洲其他国家俯视与仰视之间的变更,而深层原因则是冈仓天心多重身份的对弈与妥协。宏观层面上是东西方及亚洲内部地缘政治及文化权力的沉浮引发的与西方的认同变迁,微观层面上是冈仓天心作为写作者的主体权力,加之其不能剥离本土主义非理性情绪的局限。最后,本研究通过文本细读,分析出冈仓天心的英文著作中契合他本人身份的杂糅、流动和矛盾性特征,同时解析了文中的互文、新词及各种修辞手法的运用,尤其是冈仓天心的文字中对多元文化的创造性吸纳展现出的共通审美性与文化通约性。希望本研究能对多元文化碰撞融合中的形象塑造及文学阐发有一定借鉴价值。
其他文献
学位
学位
学位
学位
学位
学位
技术的发展为现实提供了许多可能性,全球化的背景也促进了讲不同语言的人之间的交流,翻译和口译的需求量随之增加。机器翻译工具的涌现,不仅为翻译提供了新选项,也为口译打开了新思路。研究人员开始探究机器和口译结合的方法,以期达到提高口译效率或部分取代口译员的目的。语音识别技术便是这尝试中的重要一环。它能够帮助机器识别字词,从而使得机器口译成为可能。目前,机器参与口译的表现仍不能令人满意。  鉴于机器翻译的
学位
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文化传播日益发展,广告在各种平台上更加彰显其在树立商业产品意识、促进国际商业等方面的重要角色。作为市场营销的一种手段,平面广告如何更好的引起消费者的注意力,有效地传达信息,达成理想的交际效果,在市场营销和沟通交流两方面都十分重要。Sperber和Wilson在发表的专著《关联:交际与认知》(1995)书中提出,交际是一个明示—推理过程,交际遵循关联原则,此为关联理论。本
近年来学界对能力导向型的测试量表开发方法的研究开展的如火如荼。此类量表多由对语言能力的描述语构成,往往分为多个级别,对应语言能力发展的不同阶段。《美国外交学院跨部门语言圆桌量表》、《美国外语教学委员会通用语言能力量表》、《澳大利亚第二语言能力量表》、《加拿大语言能力标准》和《欧洲语言共同参考框架》都是代表性较强的语言能力量表。  在口译测试领域,传统评估方式往往参照“忠实性”、“流利度”和“准确性
学位
《青衣》被视为毕飞宇小说创作的转折点,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小说的艺术魅力一方面来源于对女主人公入木三分的刻画,其悲剧命运承载着个体身上普遍的生存困境,另一方面来源于作者成熟的叙述技巧。其英文版“TheMoonOpera”由葛浩文及其夫人林丽君翻译,入围2008年英国《独立报》外国小说奖复评名单。《青衣》的主题意义和“唯美叙事”已被学术界认可,而目前对《青衣》英译的研究集中于对其译介路径的考察,其主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