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艺术体操是竞技性与艺术性并重的难美型运动项目,也是充分展现运动员良好柔韧素质的运动项目。它需要运动员个人或集体将优美的身体动作、高超的器械操控技能与音乐完美融合,从而构成兼具竞技性、艺术性、欣赏性的体育项目。在艺术体操中,很多动作是伴随着运动员身体各关节最大限度的屈、伸或扭转来完成的,这些动作充分体现了运动员的柔韧素质,展现躯干柔美的线条。躯干的弯曲和扭转构成多曲线的身体造型,展示了女性的线条美和动态美,在跳跃、转体和平衡动作中结合大幅度的分腿和躯干弯曲,更使得动作的难度和艺术性得到有效的提高。因此,柔韧素质不仅是艺术体操专项训练的内容之一,也是进一步提高动作难度的必备条件。按照发力特点,柔韧素质可分为主动性柔韧和被动性柔韧。被动性柔韧是发展主动性柔韧的基础且高于主动性柔韧。在艺术体操柔韧性的相关研究中,大多是对柔韧训练内容及训练方法的探讨,而对于被动性柔韧向主动性柔韧转化过程中,转化效率的问题关注则较少。艺术体操的专项柔韧不仅需要柔软度,还需要能够快速的完成动作。在实际操作中,被动性柔韧往往必须以主动性柔韧的形式来体现,这就对解决如何将被动性柔韧的训练效果有效地转化为竞技能力所需要的主动性柔韧这一问题提出了客观的要求。因此本文主要分析艺术体操中主动性柔韧与被动性柔韧的特点及影响因素,理清制约被动性柔韧向主动性柔韧转化的要素,寻找更加合理的专项柔韧素质训练方法,为儿童艺术体操运动员的柔韧训练提供相应的参考。本文通过文献资料法和实验法,对艺术体操中被动性柔韧与主动性柔韧的特点进行了梳理。以扬州市儿童业余体校5-12岁的艺术体操队员作为实验对象,探索提高由被动性柔韧向主动性柔韧转化效率的方法。得出如下研究结论:(1)静力性拉伸结合动力性拉伸、PNF结合指向性诱导法均能有效提高儿童艺术体操运动员的主动性柔韧和被动性柔韧;(2)PNF结合指向性诱导法在提高主动性柔韧方面效果更佳;(3)指向性诱导的接受能力,在一定程度上有受年龄趋势的影响。提出建议:(1)教练员应了解艺术体操专项柔韧(主动性柔韧)与一般柔韧(被动性柔韧)之间的关系,合理安排训练内容和比重,寻求更加合理有效的柔韧练习方式;(2)可以通过静力性柔韧结合动力性柔韧或者PNF结合指向性诱导法进行儿童柔韧素质的练习;(3)教练员可以通过PNF结合指向性诱导的方法,引导队员体会动作发力时主动肌与拮抗肌的相互协同关系,通过降低拮抗肌的力量,使关节活动幅度在运动状态下得到增加;(4)进行指向性诱导时应注意因材施教,根据队员的年龄、理解能力进行必要的提示,避免机械化的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