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噻咯(silole)是环戊二烯中的桥头碳原子被硅原子取代后所形成的,因为硅原子的外环σ*与环戊二烯π*形成了σ*-π*共轭,使得噻咯分子的最低空轨道(LUMO)能量远远低于吡咯、呋喃、噻吩、和嘧啶等五元环。噻咯的这个性质赋予了其良好的电子亲合力和电子迁移率,使它在光电子材料领域有着极大的应用前景,它可以作为有机电致发光器件(OLED)中的电子传输材料,也可以作为发光材料。  
 首先我们把噻咯作为桥连基团引入卟啉化合物,合成了噻咯桥连的双卟啉,并研究了它的光谱性质和电化学性质。我们发现,噻咯桥连双卟啉具有噻咯衍生物都有的一种特殊的荧光特性-聚集诱导荧光性质(AIE)。随着溶液中水的含量的不断增加,噻咯桥连双卟啉会产生聚集,卟啉部分的荧光会产生猝灭,同时噻咯部分的荧光会增强,发射光从红光变成蓝光,这是我们在普通双卟啉上没有观察到的性质。我们通过循环伏安法确定了它的能级和电化学带隙分别为-5.01、-3.45和1.56 eV。由于引入了噻咯基团,使得它的LUMO能级和带隙比直接键连双卟啉的要低。  
 其次由于噻咯结构的独特性,我们尝试将硅原子引入卟啉内核,用具有独特电子结构的噻咯环代替卟啉中的吡咯环而形成新型的硅杂卟啉。我们尝试采用[3+1]法合成硅杂卟啉,但是,由于中间体2,5-二(2-吡咯基甲基)噻咯片段并没有合成成功,未能完成硅杂卟啉的合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