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各族人民用自己的勤劳劳动和聪明才智,共同缔造了伟大祖国的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古籍文献正是这灿烂文化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对古籍文献的整理研究,既可以对先前的文化去其糟粕,取其精华,客观地继承发展它,又可以借鉴历史,立足更前,更好的调整我们未来的地步。随着伊斯兰教的传入,以阿拉伯语为基础的经文学校在新疆建立起来。这样,维吾尔语中就吸收了不少的阿拉伯语词汇。为了表达关于伊斯兰教与伊斯兰文化的专门术语,大量的阿拉伯语和波斯语词汇借入维吾尔语。至14世纪,在新疆及中亚地区操突厥民族,开始普遍使用这种包含了大量阿拉伯语和波斯语词汇的文学语言,即察哈台维吾尔语。察哈台维吾尔语文献在我国古籍文献中占重要地位。目前,对察哈台维吾尔文献的搜集,整理,研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我将要讨论的《伊米德史》中的部分术语研究,(抄本260-395页)也属于察哈台维吾尔语后期的文献。毛拉穆萨·塞拉米1836年出生于新疆阿克苏,是近代维吾尔族著名的历史学家,文学家。由于他亲身经历了1864至1878年发生在新疆的前历史时代中没有发生过的大混乱,因而对库车热西丁等封建割据势力的争权夺利,浩罕国阿古柏入侵南疆建立了哲德沙尔国等重大事件和一些重要的历史人物在他的著作《伊米德史》中有客观详细的记录。《伊米德史》这一本书的语言属于察哈台维吾尔语晚期语言。本文主要对《伊米德史》中的部分术语进行探讨分析。本文共分为五个部分。第一部分是绪论。该部分主要包括选题的目的与意义,研究动态和主要观点。第二部分为正文的第一章。主要叙述作者毛拉穆萨.塞拉米的生平与他的写书过程和目的。第三部分为正文的第二章。这章主要分析该书术语来源与结构特征。各民族彼此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也为语言的流变带来一定影响;以维吾尔语为例,其借鉴了大量的阿拉伯语,波斯语和汉语的词汇。本文在梳理了这一历史情况的前提下,将这些术语进行归类与分析。第四部分是本文的第三章。这章主要对术语的构成和语音的变化进行分析。虽然在语音方面,《伊米德史》的术语还保留了古代维吾尔语和察哈台维吾尔语的基本语音特点,但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元音和辅音也有所变化。本文对这种语音变化进行分析。第五部分为本文结语,将本书术语的综合性的特点作一个简单的总体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