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评价三氧化二砷静滴联合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治疗原发性肝细胞癌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符合研究标准的75例原发性肝细胞癌患者分成对照组37例和实验组38例,对照组患者予以TACE治疗,术中选用化疗药物奥沙利铂50mg/m~2与超液化碘油灌注栓塞,实验组患者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10mg三氧化二砷静脉滴注,连用14天。两组患者均在首次治疗后间隔30天重复下一周期治疗,总共4个周期。收集并分析比较两组患者的基线指标,包括年龄、性别、是否合并乙型肝炎、有无肝硬化、有无门静脉癌栓、肿瘤包膜是否完整、肿瘤大体分型、肿瘤长径、CNLC临床分期、ECOG评分、KPS评分等,以验证对照组与实验组的可比性。进而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的客观有效率(Objective response rate,ORR)、疾病控制率(Disease control rate,DCR)、甲胎蛋白水平(Alpha-fetoprotein,AFP)、凝血酶原时间(Prothrombin time,PT)、白蛋白(albumin,ALB)、总胆红素(Total bilirubin,TBIL)、天冬氨酸转氨酶(Aspartate aminotransferase,AST)、丙氨酸转氨酶(Alanine aminotransferase,ALT)、药物不良反应、生活质量变化等指标进行综合评价,以反应不同治疗方式对原发性肝细胞癌的治疗效果。结果:(1)两组患者入院时的基线情况基本一致,具有可比性。(2)近期客观疗效:治疗后实验组患者客观有效率(ORR=50.0%)、疾病控制率(DCR=89.5%)均高于对照组(ORR=43.3%,DCR=81.1%),但两组患者ORR、DCR之间的差异无显著性(P>0.05)。(3)AFP水平:实验组与对照组患者治疗前后AFP水平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实验组患者治疗后AFP水平(396.73±245.09 ng/mL)较对照组(396.73±374.09ng/mL)明显降低,两组之间的差异具有显著性(P=0.049)。(4)PT水平:实验组与对照组患者治疗前后PT水平之间的差异无显著性(P>0.05)。实验组患者治疗后PT水平(12.99±1.41s)较对照组(13.02±1.40s)之间的差异无显著性(P>0.05)。(5)ALB水平:实验组与对照组患者治疗前后ALB水平之间的差异无显著性(P>0.05)。实验组患者治疗后ALB水平(39.08±4.93g/L)较对照组(39.56±4.09g/L)之间的差异无显著性(P>0.05)。(6)TBIL水平:实验组与对照组患者治疗前后TBIL水平之间的差异无显著性(P>0.05)。实验组患者治疗后TBIL水平(21.22±8.10umol/L)较对照组(21.01±8.25umol/L)之间的差异无显著性(P>0.05)。(7)AST水平:实验组与对照组患者治疗前后AST水平之间的差异无显著性(P>0.05)。实验组患者治疗后AST水平(35.83±12.73U/L)较对照组(36.91±12.21U/L)之间的差异无显著性(P>0.05)。(8)ALT水平:实验组与对照组患者治疗前后ALT水平之间的差异无显著性(P>0.05)。实验组患者治疗后ALT水平(46.57±20.12U/L)较对照组(44.38±18.21U/L)之间的差异无显著性(P>0.05)。(9)KPS评分:实验组患者治疗前后生活质量评分具有显著性差异(P=0.031)。对照组患者治疗前后生活质量评分无显著性差异(P>0.05)。实验组患者治疗后生活质量评分(86.67±10.59分)较对照组(75.12±12.37分)明显改善,两组之间的差异具有显著性(P=0.023)。(10)药物不良反应:对照组和实验组患者治疗后总体出现不良反应的人数差异无显著性(P>0.05),且在治疗过程中未出现不可逆的毒副反应及治疗相关性死亡。结论:在临床TACE治疗原发性肝细胞癌的基础上,联合术后三氧化二砷静滴能够提高其治疗效果,降低AFP水平,改善患者生存质量,且不良反应较轻微,值得临床推广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