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试论及其对文学之影响

来源 :扬州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eff20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论是我国古代一种历史悠久而又应用广泛的散文文体,科举制度实行以后,论又作为一种科举考试文体被选用。在唐代中后期,论曾一度取代诗赋而成为科举考试的主导文体。到了宋朝,论被广泛应用于各种考试之中。由于“当时每试必有一论,且较诸他文应用之处为多”,场内场外之人也对试论空前重视,研究者、练习者日多。这在客观上促进了宋代散文的发展与繁荣,也在某种程度上也影响了宋代文学的风貌。对此学术界尚未展开研究。本文试图系统地对宋代试论进行研究,进而探究其对宋代文学之影响,较为全面地揭示“宋人好议论”风气的成因。 全文共分四个章节。 第一章为“渊源篇”,本章旨在弄清宋以前论的发展情况及其进入科举考试的过程,进而探究试论在宋代得到重用并产生重大影响的历史原因。论在进入科举考试前自身已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发展过程,到南北朝时期,无论是文本创作还是理论总结都已臻成熟。科举考试实施不久,其即被选入科举文体行列,并在中晚唐时期多次取代诗赋成为科举考试的主导文体。 第二章为“应用篇”,本章旨在探明“当时每试必有一论”的具体情况及其原因,进而从现实角度弄清宋代试论对文学产生重大影响的原因。论在宋代被广泛应用于各种考试中:在至关重要的进士科中,论是长期以来应用最稳定的一个试项;在制科考试及太学考试中,论在很长时间内都是必考试项;在武举、武学考试及特旨召试和宗室召试中也常见试论的身影。宋代科举考试广泛用论是与宋代的政治、文化相适应的。 第三章为“体制篇”,本章旨在弄清宋代试论程式化的演进过程及其程式化的原因。北宋时期试论写作虽有一定的程式要求却未程式化,作者“自出机抒,未尝屑屑于头项心腹腰尾之式”。从南宋中期开始,在经义程式化的影响下,试论适应自身的发展要求,已经逐渐程式化,并最终形成十段文的固定写作格式。试论程式化对宋人散文创作有着潜在的影响。 第四章为“影响篇”,本章旨在从各个角度考察宋代试论对文学产生的影响与作用。第一节“进论与文学创作”:宋代进士科考试前须“进所业”,制科考试亦同,其中论就是必进的一项内容,进论客观上对宋人散文创作有激励作用。第二扬州大学硕士学位论文节“试论与北宋古文运动”:北宋古文运动在一定意义上讲是在同“太学体”的斗争中取得成功的,而试论又与“太学体”的形成有着直接的关系,因此欧阳修等人亦从试论入手对其进行打击,并最终取得胜利。第三节“试论对宋诗、宋文之影响”:宋代科考用论对宋代文学的影响主要体现在知识积累和心理写作机制上。由于试论出题遍及经史、诸子等,应试者须精心准备方能有考中的机会,这客观上提高了士子们的文化修养,为其日后从事文字工作和文学创作打下坚实的基础;由于试论写作同经义、策一样,都用议论,故在多年的应试准备过程中形成的“好议论”的心理写作习惯必然会影响到应试者日后的文学创作。第四节“宋代试论评点与评点文学”:为了配合科举考试,在南宋中后期产生了试论评点;试论评点又在某种意义上刺激了文学评点的产生。
其他文献
论文努力用一种独特的视角来审视赛珍珠的《大地》三部曲这部小说,从主题内容与艺术风格两个大的方面对它进行了探讨。为了使主题内容阐述得更为详尽,这一章又分了四个小节,分别
本文旨在提取晚清四大期刊小说中有关女性叙述的文本资料,分析晚清女性生存发展状况,审视在社会重大变革时期小说关于女性的想象与表述。 文章第一部分主要描述晚清小说展示
刘醒龙是中国当代文坛上新现实主义小说和新乡土小说的代表作家,在文坛上具有较大的影响力。他的小说大多关注社会底层人们的普遍生存状态,描写在社会转型期的人的现实生活情状
全文除引言和结语外,共分三部分.第一部分:符号——从"高邮世界的原型"到"高邮世界的延异",共分两层.第一层论述在汪曾祺初期创作阶段中,故乡高邮对作家创作的影响止于情感记
汉语选择疑问句是一种很有特色的问句,与其他疑问句式相比,选择疑问句在历史发展中变化较大,形式多样,内涵丰富.该文以《水浒传》的选择疑问句为纲,将选择疑问句的各个形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