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能源是人类社会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之一,是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重要资源。随着中国经济规模的不断扩大,中国已经成为世界上第二能源生产国和能源消费国。面对快速推进的工业化进程,未来能源工业能否支撑我国经济的高速增长成为人们所关心的问题。
本文以改革开放以来中国能源消费的变化为研究对象,采用理论分析和实证分析相结合的方法进行研究。概括起来,本文的研究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以经济增长理论为基础,建立一个局部均衡模型,研究能源消费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并提出技术进步是减少能源消费强度和促进经济增长的关键因素。同时,又对包括技术进步在内影响能源消费的因素进行了一般性的理论分析和梳理。这是本文的基本前提和逻辑起点。
其次,将协整性与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的方法引入中国能源经济的研究,得出了关于中国能源经济长期趋势和因果关系的定量研究结论,研究认为:1980-2005年间,中国能源经济之间存在着从经济增长到能源消费的单向因果关系,说明中国的经济增长沿用传统粗放式的方式。
第三,运用面板数据,分析30个省市能源消费影响因素的作用机制,主要从以下三个层次展开:一是分析经济增长、产业结构变动对能源消费的影响,二是分析技术进步对能源消费的影响,三是引入代表政府调控程度的资源税指标,分析其对能源消费的影响。实证分析结果表明,经济增长、工业化和城市化程度都会增加能源消费,加快技术进步则可以减少能源消费强度,而资源税的征收存在许多不足,没有达到预期调控能源消费的效果。
通过对上述中国及各区域能源经济问题的理论分析和实证分析,得出了一系列基于实证研究的分析结论,为中国及区域能源有关政策的制定提供了实证依据和决策参考。我国应该从多方面入手,加快技术进步,优化产业结构,完善政府调控体系,走一条“集约式”的经济增长道路。同时,应考虑不同地区的具体情况,采取区别性的能源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