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尔雅》是我国语言学史上的第一部训诂学着作,《尔雅义疏》则是《尔雅》注书中最具有学术价值的着作之一,是训诂学史上不可多得的文化瑰宝。汉语词汇语义学是由训诂学发展而来,训诂学提供了许多汉语词汇语义研究的材料,发展出了许多极有价值的汉语语义观念和研究方法,值得汉语词汇语义学吸收和借鉴。因此,基於二者之间的密切关系,本文试图运用词汇语义学中的研究方法,结合《尔雅义疏》中的语义材料,从词汇语义学角度重新审视《尔雅义疏》的语言学价值。  本文共分为七个部分:  绪论部分。首先介绍《尔雅义疏》的由来及其作者,然後概述《尔雅义疏》的主要内容及研究现状,最後交代本文的选题缘起、研究重点及研究方法。  第一章为“形、音、义的辩证关系”。主要介绍郝氏所运用的“因声求义”法,特别指出郝氏重视语音与语义之间的关系,并且从异体同词的字际关系、不同词语的语源关系两方面论述“因声求义”法的具体实践。  第二章为“义位的构成”。古汉语词义是由指称性义素和区别性义素两方面构成,义素分析法在《尔雅》及《尔雅义疏》中有着充分的体现。郝氏分析出适用对象、语义范围、语义程度、勤作方式等几种特殊的区别性义素。最後我们从汉字的表意特点和人类的认知方式两方面探讨封语义素分析法得以形成并长期存在的理据。  第三章为“义位的演变”。《尔雅》的编排特点决定着《尔雅义疏》探求义位的方式并不以词语的本义为基点进行推演,而是把“词语的不同义位共现在同一平面上”。郝氏在《尔雅义疏》中不仅推求词语的本义义位和引申义义位,而且重视挖掘义位演变的基本类型:义位的具体化、义位的概括化、义位的相似演变、义位的相关演变、义位的反向演变等等。在郝氏对义位演变的分析中,义位演变的原因也彰显出来:外在客观因素和人的主观因素。  第四章为“语义场(义位系统)”。《尔雅》和《尔雅义疏》中揭示出数量众多的语义场,反映出郝氏对语义场的认识。书中揭示出了同类语义场、同义语义场、反义语义场、序列语义场、关系语义场等多种类型。最後我们探讨一下语义场的语义结构特性与语义认知特徵。  第五章为“义位与语境”。郝氏重视探求言语义和语言义之间的关系,区分词义训释与文意训释,根据词义与训释之间的关系,归纳出《尔雅》中“异义而异训”、“异义而同训”、“异训而同义”三种现象。郝氏根据行文条例、异文、对文、词义搭配等方法“因文诂义”推求词语在具体语境中的意义,并且严格区分“因文诂义”与望文生义。“对文别、散文通”术语的运用也体现着词义在不同语境下的变化。  结语部分。《尔雅义疏》突破了传统词义观念的束缚,从一定程度上反映出汉语词汇语义学的思想和研究方法,是对汉语词汇语义学理论的一种不自觉的实践与运用,对汉语词汇语义学的构建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语料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