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古时期汉语的语音、词汇、语法系统发生了重大变化,既对上古汉语有所继承和发展,又开启了近现代汉语的源头,南北朝时期语言的特征则典型地代表了中古汉语的特征。本文选取南北朝具有代表性的三部文献作为研究对象,考察时间介词的发展和演变。文章由绪论和三个章节构成: 绪论介绍选题缘由和选题意义,综述前人对本选题的研究,阐述研究方法以及研究思路和语料来源,阐释介词与动词的区别,对时间介词进行分类,最后提出对双音词分析的依据和方法。 第一章穷尽性考察《齐民要术》《世说新语》《周氏冥通记》中的时间介词,主要依照绪论中的分类逐个进行描写,分析它们所介引的成分以及介词结构所充当的句法成分,并指出哪些沿袭自上古,哪些是中古新兴的时间介词,简要分析沿袭自上古的时间介词的发展过程。 第二章主要讨论两个问题,一是分析时间介词的来源,这一部分除了详细分析中古新兴时间介词的演变及机制外,还对前人研究较少的几个时间介词的来源和演变机制进行阐述,主要从来自空间义和来自其他义两个方面来讨论;二是将《齐民要术》《世说新语》《周氏冥通记》的时间介词与上古具有代表性的五部文献中的时间介词作对比,以此分析从上古到南北朝时期时间介词介引成分及句法位置的变化情况。 第三章结语,对本文的研究结果进行总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