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经济发展是衡量一个地区发展的基本指标,产业结构主导区域经济发展走向。作为一个农业大国,随着城乡一体化的不断推进,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不断提高,农村经济占据了越来越重要的地位。乡村产业空间布局规划优化是针对乡村现阶段存在资源浪费、产业类型同质化、破坏生态环境、侵占基本农田等问题的挥霍型产业空间布局的再规划,基于产业适宜性评价的乡村产业空间布局规划并不是浮于纸面的概念性规划,而应该着眼于与物质空间规划相接。本文的研究对象是“乡村产业空间布局规划优化”,以乡村产业适宜性评价为研究视角,在产业布局规划、空间管制以及地理信息系统技术与理论的支撑下,选取成都地区平乐镇关帝村为研究区,通过系统分析法分析自然环境、社会经济、社会评价、基础设施建设、历史文化等各类影响因素,分别构建第一、第二、第三产业适宜性评价指标体系,采用熵值法与层次分析法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综合计算各评价指标权重。然后,通过数据整理建立一产、二产、三产适宜性评价数据库并计算得出对应一产、二产、三产适宜性评价综合指数,在兼顾了生态环境、基本农田、文物保护等方面因“多规”所带来的空间限制要求下,根据产业适宜性评价综合指数针对成都地区平乐镇关帝村实施产业空间布局规划再优化并归纳总结成都地区乡村产业空间布局规划优化技术流程、具体措施以及思路策略。研究主要成果及结论如下:(1)针对成都地区乡村产业空间布局规划优化,采用熵值法与层次分析法相结合的方式,根据平乐镇关帝村实际情况构建产业适宜性评价指标体系,计算得出各评价指标权重,经过数据处理得出产业适宜性评价综合指数,绘制关帝村一产、二产、三产适宜性评价专题图。(2)分析总结了适用于成都地区乡村产业空间布局优化的空间管制方法,即协调土地利用规划、生态环境保护规划、城乡总体规划、国民经济发展规划等“多规”带来的重叠及矛盾;根据生态控制线、基本农田保护红线、乡村建设边界增长控制线、乡村建设用地规模控制线裁定禁止建设区、可建设区以及允许建设区,对关帝村产业空间布局实施空间管制,提高了科学性及可实施性。(3)根据产业适宜性评价结果对平乐镇关帝村进行分析,研究表明关帝村急需进行产业转型,提出“一带、三层、八区、多节点”空间结构体系,针对关帝村产业实际发展提出:第一产业进行产业升级倡导“一地多用”,实现农业复合化发展;由于建设用地的限制及宏观环境要求,关帝村不适宜大规模开发第二产业;第三产业着眼于产业融合,打破产业边界,推动产业复合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