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贯休是唐末五代一位具有较高艺术成就的诗僧。从小出家,浸染于佛门玄思之中;学成游学,布道讲经于众生世界。其足迹遍布荆湘、吴越等长江中下游一带,以高洁不屈,不媚世俗的作风绝于世俗,以桀骜狂放,落落不羁的品性处于世间,留得诸多佳话传于后世,令后人无不敬仰。晚年,他拄杖携钵,跋山涉水而入蜀,得到蜀主盛情礼遇,终究寻得一清静祥和之处颐养天年。永平二年,其以八旬高龄卒于益州,可谓善终。在艺术创作方面,才华横溢,诗歌、书法以及绘画方面均有成就。其诗有七百余首,在警世喻人、讽刺现实社会方面,可与子美相提并论;其书法方面喜于千字文,长于草书,独创姜体,媲美怀素;其画多以罗汉为题材,创十六罗汉图像,独开罗汉野逸之画风,影响深远。本文主要从贯休罗汉画的风格特征分析入手,来探讨贯休罗汉画的审美格调和特点,进一步来探讨其绘画的美学风格。鉴于此,本文主要分为六个部分,第一部分是绪论,主要是探讨后人学者对贯休的研究情况和介绍论文的研究方法和思路,经过资料的分析整理可得:对于贯休的研究集中在其本人行迹考证和诗歌创作方面,对于其绘画方面的研究资料较少。第二部分主要简单介绍贯休本人的行迹并梳理了在其一生中创作罗汉画重要时期的具体境遇,这有利于去分析其罗汉画鉴赏当中透露出的具体审美意蕴。第三部分和第四部分,具体从“丑”和“逸”两个审美品评范畴去解析贯休罗汉画的审美特征,可以清晰看出其“野逸体”罗汉画的别样审美韵味。第五部分和第六部分主要是阐述其罗汉画的审美创作和深远影响。在创作手法方面主要有三点:首先是继承并创新传统创作技法;其次是以现实生活中的人物形象作为创作模本;最后是将技法与模本内化于心,应梦而成。其罗汉画创作影响突出表现在其首创野逸体罗汉画风,形成了一种道释人物画的创作传统,丰富了中国古典绘画的审美风格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