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论文采用超临界CO2萃取技术,分别以乙醇、甲醇和甲乙醇混合液为夹带剂,制备了藤茶叶、梗超临界CO2萃取物,比较了不同萃取物中黄酮和总酚的含量,评价了萃取物体外抗氧化性能与对α-葡萄糖苷酶和α-淀粉酶的抑制作用。同时基于总黄酮和总酚含量,利用正交设计对萃取压力、萃取温度、萃取时间和夹带剂的乙醇浓度等因素进行了优化。主要结果如下:1.夹带剂对超临界CO2萃取藤茶叶、梗的黄酮和总酚含量具有显著影响。以无水乙醇为夹带剂制备所得的萃取物中黄酮含量最高(藤茶叶19.7%,藤茶梗16.8%),以甲乙醇混合液为夹带剂制备所得的萃取物中总酚最高(藤茶叶43.7%,藤茶梗52.7%)。结果表明无水乙醇作夹带剂更适合藤茶中黄酮类物质的超临界CO2萃取,而甲乙醇混合液则更适合藤茶中酚类物质的萃取。2.在藤茶叶超临界CO2萃取物中,用甲醇作夹带剂所得的萃取物具有最强的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IC50=118.1μg/ml)、ABTS自由基清除能力(IC50=116.0μg/ml)、铁离子还原能力(浓度125.0μg/ml时,FRAP值=1401.1μmol/L)和亚铁离子螯合能力(IC2o=52.9μg/ml),其在前三个体系下的抗氧化性能均高于对照BHT,但其亚铁离子螫合能力却低于对照EDTA。在藤茶梗超临界CO2萃取物中,用甲醇作夹带剂所得的萃取物也具有最强的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IC50=128.8μg/ml)、 ABTS自由基清除能力(IC50=141.9μg/ml)、铁离子还原能力(浓度125.0μg/ml是,FRAP值=1411.4μmol/L),且均强于对照BHT。用乙醇作夹带剂所得萃取物具有最强的亚铁离子螯合能力(IC20=80.3μg/ml),但仍弱于对照EDTA。3.藤茶叶和藤茶梗超临界CO2萃取物对α-葡萄糖苷酶的抑制作用显著,且有明显的量效关系,其中以甲乙醇混合液为夹带剂制备的藤茶梗萃取物在最高浓度时对α-葡萄糖苷酶的抑制率(72.7%)是阿卡波糖的1.3倍。而藤茶叶和藤茶梗超临界CO2萃取物对α-淀粉酶抑制作用较弱。4.通过正交设计优化,超临界CO2萃取藤茶叶中黄酮和总酚的最优工艺一致,均为:萃取压力200bar,萃取温度50℃,萃取时间80min,夹带剂为95%乙醇溶液。皮尔森系数分析表明,藤茶叶超临界CO2萃取物的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与其黄酮和总酚含量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626和0.876,且达到极显著(p<0.01),而亚铁离子螯合能力(FIC)则与黄酮含量、总酚含量呈负相关(皮尔森系数分别为-0.264和-0.285),且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