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物种重引入(Reintroduction)的最终目标是恢复能长期自我维持的野生种群。麋鹿(Elaphurus davidianus)重引入是中国第一个重大的物种重引入项目,现已建立北京麋鹿苑、江苏大丰麋鹿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和湖北石首麋鹿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分别代表了中国麋鹿的人工圈养、半人工圈养和自然放养三种方式。洞庭湖区为麋鹿的古栖息地,为使麋鹿重返洞庭湖区,2000年6月~2004月4月,我们对第四纪以来湖南灭绝和濒危兽类及其对麋鹿重引入的启示、湖北石首麋鹿重引入与种群发展、湖南集成垸和桔林垸麋鹿重引入的可行性进行了研究,这些研究结果均为首次报道。 1.第四纪以来湖南灭绝和濒危兽类及其对麋鹿重引入的启示 长江中下游的物种灭绝,其中包括麋鹿,主要集中在明清时期。湖南曾有亚洲象、犀牛、金丝猴、长臂猿、大熊猫、麋鹿、梅花鹿等兽类分布,但受古地理、古气候以及人类活动的强烈影响,这些兽类早已在湖南灭绝。在人类出现以前,这些动物生存和灭绝主要受自然环境和灾害影响:但人类出现后,这些动物的发展和灭绝既受自然环境和灾变的影响,也受人类活动的影响,特别是人类捕杀和栖息地破坏的影响。 湖南现已记录104种野生兽类,其中21种国家重点保护动物,分别有5、6、10种兽类处于“极危”、“濒危”、“易危”等级。导致现生兽类濒危灭绝的主要原因有生境丧失、环境污染、人类捕杀、生物入侵以及野生动物之间竞争空间和食物等。 内因与外因共同起作用导致物种濒危灭绝,而人类活动对现生濒危物种存活的影响越来越大。故洞庭湖区重引入麋鹿需考虑以下因素:保证稳定的种群数量、提供足够的适宜生境、消除人为捕杀等人为干扰、调控种群密度等。 2.湖北石首麋鹿重引入与种群发展 天鹅洲位于湖北省石首市,为长江故道形成的岛屿。1993年和1994年,从北京麋鹿苑引入64头(18♂,46♀)麋鹿放养在天鹅洲上。在引入麋鹿的初期,曾设想利用长江故道将麋鹿隔绝在天鹅洲上。1998年冬季,有36只麋鹿(7♂,29♀)从保护区围栏内外逸到长江北岸的杨坡坦、六合垸和长江南岸的马船等地。石首麋鹿自然保护区开始建立围栏。外逸的那些麋鹿一直生活在保护区围栏外,到2003年年底,其种群已发展到171只,年增长率达30%:而保护区围栏内的麋鹿种群数量也增至281只。保护区内的麋鹿种群在3月8日左右开始产仔,3月下旬到4月上旬是产仔高峰期;5月下旬麋鹿开始发情,一直延续到7月底,发情高峰期是5月下旬到6月上旬。 天鹅洲一年四季均有绿色植被覆盖,麋鹿可采食植物有129种,隶属35科94属。保护区内、外的450多只麋鹿采食天然植物越冬。2003年冬季调查发现:12月到翌年2月,天鹅洲天然草贮量超过4 000T,除去践踏和其它因素影响外,至少有1 000T以上饲料可供麋鹿食用。2004年4月下旬对天鹅洲32种麋鹿可食草本植物地上部分生物量调查,枝叶鲜重共24 70OT,若加上其它未作生物量调查的可食植物,生物量在250 000T以上,以20%的利用率计,约有5 000T,可满足1 000一2 000头糜鹿生存。从可食植物种类及生物量、环境容纳量、糜鹿实际生存繁衍状况来看,天鹅洲适合自然放养糜鹿。 大鹅洲围栏外的野生糜鹿种群与围栏内的糜鹿种群的差异表现在:(l)野生糜鹿种群年增长率在30%以上,明显高于保护区内的年增长率22.30%。(2)野生糜鹿1岁多就可参加交配繁殖,而圈养糜鹿两岁多才性成熟。(3)野生糜鹿的警觉性和奔跑速度高于圈养糜鹿,逃避威胁的能力强。(4)野生糜鹿种群具一定的迁徙性,适应性更强,会寻找喜食食物和适宜生境。以上这些差异表明野生糜鹿个体的行为更丰富。目前野生糜鹿种群面临的最大威胁是人类对生境的干扰,如芦苇承包主驱赶糜鹿、使用飞机喷撒杀虫剂、使用除草剂、滥设渔网、冬季烧荒等。 在白然放养或人卜圈养状态下,糜鹿种群会快速增长,应加强糜鹿种群调控。加强生境恢复改造、减少人类干扰、开展糜鹿种群生态监测、异地种群基因交流、加大保护基金投入、完善保护措施、开展社区共管,是成功重引入的关键。3.湖南集成烷和桔林烷重引入糜鹿的可行性 为使糜鹿重返洞庭湖区,2000年6月一2002年12月,我们考察了湖北石首天鹅洲、北京糜鹿苑和江苏人丰的糜鹿种群,踏勘了洞庭湖区岳阳市、常德市和益阳市的10处洲滩,发现湖南汉寿县桔林坑、华容县集成烷与湖北石首糜鹿自然保护区的自然条件相似,是洞庭湖区糜鹿重引入的适宜地点。于是,我们调查了桔林烷和集成坑的野生动植物资源、糜鹿喜食植物的生物量等,并确定了桔林烷和集成坑的潜在糜鹿容纳量。集成坑植被有三个植被型织,有维管植物75科159属264种,可用于放养糜鹿的面积2 O00hmZ,糜鹿夏季主要采食植物有50种,其鲜重21 155.4T,糜鹿环境容纳量为1 000余头。桔林烷植被类型有三个植被型组,有维管植物75科189属250余种,桔林坑糜鹿夏季主要采食植物有52种,其鲜重达18 859.OT,可供940余头糜鹿生存;适合放养糜鹿面积为1 703.lhmZ,环境容纳量在850头糜鹿以上。1998年退田还湖后,桔林坑天然植被恢复快。故从气候条件可食食物、环境容纳量来看,桔林坑和集成烷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