吡哆胺和替米沙坦对人肾小管上皮细胞纤维化的影响

来源 :福建医科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olddai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研究单用与合用吡哆胺和替米沙坦对人近曲肾小管上皮细胞株HK-2细胞纤维化的影响及作用机制,探讨二者在高血压肾小管间质纤维化中的保护作用。方法:以吡哆胺和替米沙坦分别干预经过血管紧张素Ⅱ(AngⅡ)诱导的HK-2细胞,实验分为对照组(未加任何干预因素),AngⅡ组(10-6mol/L),替米沙坦(T)组(替米沙坦10-5mol/L+AngⅡ10-6mol/L),高剂量吡哆胺(P1)组(吡哆胺1mmol/L+AngⅡ10-6mol/L),低剂量吡哆胺(P0.1)组(吡哆胺0.1mmol/L+AngⅡ10-6mol/L),联合用药(TP)组(吡哆胺1mmol/L+替米沙坦10-5mol/L+AngⅡ10-6mol/L)及二苯基氯化碘盐(DPI)组(DPI10-5mol/L+AngⅡ10-6mol/L)。采用四甲基偶氮唑蓝(MTT)法检测细胞增殖,AnnexinV-FITC双染法检测细胞凋亡,流式细胞术分析细胞内活性氧簇(ROS)水平,real-timePCR检测糖基化终末产物(RAGE)、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mRNA表达水平,WesternBlot检测RAGE、TGF-β1、结缔组织生长因子(CTGF)蛋白表达水平。结果:1.与对照组相比,AngⅡ抑制HK-2细胞增殖(P﹤0.01);在T、P0.1、P1及TP组,AngⅡ对HK-2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均明显减弱(均为P﹤0.01);比较各组促增殖作用,P0.1组(P﹤0.05)及P1组(P﹤0.01)较T组显著,TP组较T组及P1组显著(均为P﹤0.01)。2.AngⅡ干预组较对照组总凋亡率及早、晚期凋亡率均升高(P﹤0.01);T、P0.1、P1三组较AngⅡ组总凋亡率均降低(P﹤0.01),但三者之间未见明显差别(P>0.05);P1、P0.1组降低早期凋亡率较T组显著(均为P﹤0.01),TP组早期凋亡率显著低于T组、P1组(P﹤0.01)。3.AngⅡ干预组较对照组细胞内ROS生成显著增加(P﹤0.01);T、P0.1、P1、TP及DPI组ROS水平较AngⅡ组均降低(均为P﹤0.01)。P0.1组(P<0.05)、P1组(P<0.01)ROS生成低于T组,TP组显著低于T组、P1组(均为P﹤0.01)。4.AngⅡ干预组较对照组RAGE、TGF-β1、MMP-9、MCP-1mRNA表达水平显著升高(均为P﹤0.01);与AngⅡ相比,T、P0.1、P1、TP及DPI组各基因mRNA表达水平均降低(均为P﹤0.01)。上述各基因mRNA水平表达P0.1组(P﹤0.05或P﹤0.01)、P1组(P﹤0.01)低于T组;TP组显著低于T组、P1组(均为P﹤0.01)。5.AngⅡ干预组较对照组RAGE、TGF-β1、CTGF蛋白表达均增加(P﹤0.01);T、P0.1、P1、TP及DPI组较AngⅡ组各目的蛋白表达水平均下调(P﹤0.01)。P0.1组、P1组上述蛋白表达低于T组(P﹤0.05或P﹤0.01);TP组显著低于T组、P1组(均为P﹤0.01)。结论:单用及合用吡哆胺和替米沙坦均能减轻AngⅡ对HK-2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抑制细胞凋亡并下调炎症及纤维化因子的表达,且合用更优于单用,提示二者对高血压肾小管间质纤维化过程具有保护作用。该效应可能与减轻氧化应激及抑制AGEs-RAGE的作用有关。
其他文献
本文以作者自身的经历为例子,主要介绍了年轻班主任需要的“三心二意”——明察秋毫的细心、坚持不懈的耐心、积极进取的上进心以及一视同仁的爱意、没有束缚的新意.新手班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