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配的正义——罗尔斯与马克思的比较

来源 :复旦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34832941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这是一个分配正义征服人们想像力的时代.一方以罗尔斯为代表的平等派试图依靠分配正义原则来校正社会的不平等;另一方以诺奇克和哈耶克为代表的自由派反对进行再分配,并且担心这种把社会人格化即诉诸分配正义的做法可能会摧毁人类文明得以演化和扩展的环境.该文从马克思的立场对罗尔斯《正义论》进行了解读,说明了马克思和罗尔斯在分配正义方面的多方面的不同.从而凸现了马克思的两大原理:权利绝不能超出社会的经济结构以及由经济结构制约的社会的文化发展;分配只是生产的结果.也就是说,在马克思看来,在分配上大做文章是一个错误.这一结论以一种间接的方式对当今有关分配正义的两大思潮给出答复.
其他文献
互惠合作是现代市场经济发展的一大潮流,是经济行为人理性化的策略选择,互惠合作道德原则的提出突破了传统理论视市场竞争为弱肉强食、视利益追求为惟利是图的价值理念,它为
马克思主义社会发展动力论是马克思主义的重要内容。马克思主义社会发展动力论认为,社会基本矛盾是社会发展的基本动力,阶级斗争是阶级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社会革命是社会发展的
启蒙,是十五世纪以来世界历史的主题,其核心思想是"人的重新发现",体现着对于人的价值、尊严和权利的追求.中国的早期启蒙思想源于明代中晚期.当时,伴随着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
自古以来,逻辑与法律就有千丝万缕的关系,亚里士多德因其著作《逻辑学》的问世成为逻辑学的鼻祖,至今已有二千多年的历史。之后逻辑学作为研究思维规律的科学随着哲学思想的
今天的人类,正生活在一个全球化趋势日益凸显的世界格局之中.全球化既是一种经济现象,又是一种文化现象.解读全球化现象不能仅局限于经济活动层面,还要探讨它在人类文化精神
本文从过程哲学研究开始,先介绍过程哲学,再论述其宇宙生态观,在宇宙的演化过程、生命的进化过程基础上,分析技术的进步发展过程。然后分析环境危机的宗教根源。又从过程哲学生态意义的角度,创新性地分析了有关环境危机的理论与现实的意义。接着,在环境历史的分析中,梳理人类的环境历史,考察历史中的环境危机。以工业技术革命为时间点,把环境的历史分为前工业革命的环境历史,工业革命以来的环境历史和现代环境历史。在自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