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家山汉简通假字研究

来源 :吉首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afemo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张家山汉简于1983年12月在湖北省江陵县出土发掘,书写于西汉初年,通假现象比较普遍。对其中的通假字进行研究有利于了解当时汉字的一些语音情况,以及当时人们使用汉字的一些实际情况。  本文对张家山汉简中的通假字进行了系统的清理和研究。所谓通假,即本字已存,但书写时不用本字而用其他音同音近字替代的用字现象。判定通假字采用的标准是:本字与借字音同音近、意义不同。根据这一标准,我们清理出通假293字911次。按照通假字与本字之间的语音关系将通假字分为声韵皆同、声近韵同、声同韵近、声韵皆近四大类。另外在每一大类下以是否在传世文献中出现过为标准,再将通假字分为传世文献中已见的和未见的两小类。张家山汉简的通假字传世文献未见者占33.11%,同韵通假占88.4%。各文献中的通假字分布不平衡,总比例为2.41%,比同时代传世文献的通假字比例要高,是《秦始皇本纪》通假字的9.64倍;比同时代出土文献的要低,如:比《老子甲本德经》要低1.21%。从纵向来看,比战国前有所下降,比两汉后要高。  文中对通假字所反映的上古语音现象从声母和韵部两方面进行了考察,以验证或补正前人的一些结论。  声母方面:唇音声母只有帮滂並明,其中帮滂並母字相互接触较多,帮母字最活跃,明母字相互通假。舌音中,除泥日母字接触外,日母字还与透影母字接触,泥母字与书母字相接触;来母与上古复辅音有密切关系,与帮、见、溪、山、书、清均有接触。牙喉音中,晓匣声母字常与见溪群声母字相通,匣母字还与定母字相通,见组内相互通假较多,见母字还与影、从、心母字相通,影母字与日、余母字均有接触。照二组字与精组字接触频繁,此外,山母字与心、疑、来母字接触。照三组字与端组字接触频繁,也和见组字接触。书母字与精组心母字相通,余母字情况复杂,分别与影、匣、透、邪、见、书、禅声母字相接触。邪母字与余、定母字相接触。  韵部方面:同属阴阳入通假15例,分属阴阳入通假19例,阴声韵与入声韵的关系最密切。  另外,我们从文字学角度进行了四个方面的考察。一是考察本字与通假字的对应关系,对应形式主要有一对一、一对多、多对一三种形式;二是考察互通关系,主要有单向通假、双向通假、递向通假三种形式;三是考察繁简关系,发现以简代繁的通假182对,占62.12,以繁代简的通假字共99对,占33.78%;四是根据形体结构上的关系,分为字形有关和字形无关两大类,字形有关的通假字分为相互包容、具有相同声符、具有相同形符三个方面。
其他文献
当前语言学的各个学科均不同程度地向意义转向。“词汇语义学”是语义学这门大学科内部一个十分重要的分支,涉及到词汇学和语义学的各个领域。上个世纪60年代以前,语言学家把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