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手机短信是通过无线技术和有线技术的结合,使得客户手机无论处于关机、通话或呼叫转移状态均能接收其他客户发送的文字、音频或图像信息。伴随着移动通讯技术的发展,手机短信的功能优势被充分的开发出来,它独特的传播方式和特点,极大地影响和改变着人们的生活方式、工作方式、消费方式和竞争方式。由于手机短信拥有移动性好、收发便捷、趣味性强、价格低廉等特点而被广大用户普遍接受。手机短信的发展在给人们带来众多便利的同时,也带来了许多社会、政治、法律和伦理道德问题。自今年央视“3.15晚会”把垃圾短信制造内幕大白于天下后,垃圾短信旋即处于舆论风暴的中心,公众愤怒倾诉受垃圾短信多年骚扰带来的强烈不满。当前,研究和探讨短信发展所带来的伦理文化现象,已经成为国内外各界人士普遍关注的前沿性话题。然而,我们在应对短信文化对社会发展的正负面影响时要保持清醒的认识:一方面,应加强短信基础设施的建设和管理,健全法律法规,从根本上抑制不良垃圾短信;另一方面,对法律手段无法规范,技术手段难以解决的短信文化问题,就要从伦理道德的角度来分析、解决。本文从市场经济、法律规范、伦理道德等方面分析了垃圾短信之所以能够如此大行其道的原因,并提出了对垃圾短信的治理对策,对短信文化伦理道德危机的实质、内容和基本原则的构建问题进行了深入细致的分析。虽然手机短信作为新的通讯媒介有着许多传统媒介所没有的优点,但是它作为新兴媒体本身也存在很大的局限性。因此,构建良好的短信文化,需要道德和法律共同起作用。法律管外,要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道德管内,应使人们内化社会规范,自觉的去遵守社会规范。只有从法律规范和伦理道德两方面着手,才能促进健康、积极、有益的短信业务的发展,最终构建良好的短信文化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