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铀矿目前主要用于全球核电站核反应堆的燃料,在所有铀矿类型中砂岩型铀矿是其中开采成本最低、最经济的一种。目前,中国核燃料所需的大部分铀矿需要从海外进口。随着近年来我国政府大力发展核能等清洁能源,铀资源自给自足的需求变得越来越迫切。因此,扩大我国铀资源储备、研究我国低成本铀矿床的相关成矿理论和成矿条件,对指导铀矿勘探和勘探具有重要意义。鄂尔多斯盆地目前已经发现大量的能源矿产,并已成为我国优质的能源基地。近年来,盆地北部的鄂尔多斯地区发现了世界级大型砂岩型铀矿床,而同时期进行的各项勘探与研究工作表明,盆地南部的一些地区与北部在砂岩型铀矿成矿条件各方面具有成矿时代相同,含矿目的层一致,地层、构造条件、水动力条件类似等特征,但由于历史总体勘查投入工作有限,目前在南部地区尚未发现大型优质砂岩型铀矿。且目前地勘系统对于盆地南部地区砂岩型铀矿的成矿条件的系统性研究较缺乏。本文从整个鄂尔多斯盆地区域地质背景出发,在分析阐述了盆地的构造演化和构造分区后,描述了整个盆地的基底地层和盖层地质特征,在区域上说明了整个盆地的铀成矿具有相同的成矿背景。继而聚焦到盆地南部的双龙-焦坪-彬县一带,通过分析这一地区的构造条件和地层特征得出研究区具有铀成矿的稳定的构造环境和适合铀富集成矿的赋存空间地层,进而通过分析区内古水文气象条件和后生氧化蚀变和后生还原蚀变以及铀的来源对于铀的运移和沉积成矿所产生的影响,筛选出研究区内成矿条件优异的双龙地区。直接证明了目前双龙地区有发现大规模砂岩型铀矿床的潜力。在总结了区内各地区成矿条件优劣性之后,本文对整个研究区下一步的勘探重心和研究重点提出了建议,认为双龙地区应该在目前取得成果基础上,向西向南扩大成果,并提升已发现资源量级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