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高校体育研究领域引入生活化概念,从大学生全面发展的角度,综合运用文献资料法、访谈法、问卷调查法和数理统计法等研究方法,对江西省普通高校在校的全日制大学生(本科)的体育生活方式进行调查研究,了解大学生在校期间的主要体育参与项目,日常体育活动的频率、时间、强度、内容、形式、体育消费,体育价值观,体育意识、闲暇体育偏好以及制约大学生参加闲暇体育活动的主要因素等情况,结合地方及高校实际,分析江西省普通高校大学生体育生活方式存在的问题;为促进大学生体育生活化的发展提供理论依据,推动江西省高校建设良好的体育氛围和校园体育文化,提高高校体育教育的当前效益(增进学生身体健康)和长远效益(提高学生终身体育实践能力,实现终身健康),以及江西省高校体育教育改革提供一些有用的参考,具有较强的现实意义。调查结果表明:1.部分大学生还没有树立现代三维健康观,对健康内涵把握不清;部分大学生对自身健康状况的评价过于乐观。对体育价值的认识趋于多元化,能增强体质、能消遣娱乐、能培养健身意识和兴趣排在了大学生体育价值认识的前三位。男女大学生在体育价值认识方面存在差异。2.大学生的体育锻炼知识技能主要来自体育课,部分大学生对科学体育锻炼知识的了解掌握程度一般,不能满足建立良好体育生活方式的需要。3.大部分大学生拥有较为充裕的闲暇时间,具备建立良好体育生活方式有利条件。上网、睡觉、看书三项活动排在大学生闲暇活动内容的前三位,体育运动排在第四位。4.在大学生的体育生活中,体育锻炼行为的频度不高,每周三次以下的高达68.3%。大部分大学生每次参加体育锻炼的持续时间在30分钟以上。5.在具体体育锻炼项目选择方面,排在男生选择前五位的依次分别是篮球、跑步、乒乓球、足球、羽毛球;排在女生选择前五位的依次分别是羽毛球、跑步、健美操、乒乓球、篮球。6.排在大学生锻炼形式前三位的依次是参加社团活动、和同学一起活动、自主个体活动,其中,前两位群体性的活动形式的比例较高,是主要形式。大部分大学生的体育活动场所是在校园内,排在前三位的活动场所分别是学校的体育场馆、宿舍区域、校园空地。7.有60.1%的大学生在过去一学期中的体育消费支出金额在100元至200元之间。但消费对象主要集中在运动服、运动鞋、运动饮料方面,体育观赏性消费几乎没有。8.影响大学生体育生活方式的因素主要有社会环境因素、家庭因素、学校因素和大学生个体自身因素。其中学校里的作息安排、学习压力、体育氛围以及大学生个体的体育心理情感、掌握的运动技能、个体的体质健康状况等是影响大学生生活方式的主要因素。提出了改革学校体育课程,调整学校作息时间和课程安排,浓厚校园体育氛围等有利于大学生建立良好体育生活方式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