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汉汽车专业术语构成对比研究

来源 :同济大学外国语学院 同济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grlxh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术语学研究日趋成为语言学界的研究重点。而中德汽车行业合作不断深入,使汽车术语成了中德两国交流的奠基石。本文以中德汽车专业术语为研究对象,运用术语学奠基人维斯特的“概念结合”的理论,对中德汽车术语的构成进行对比分析。 研究过程中,将收集的中德汽车术语用成分分析法一分为二,再研究分隔开的术语成分的内部关系,并根据维斯特提出“概念结合”的五种基本方式,即叠加、倍乘、限定、同位及突变,将中德汽车术语进行分类。绝大多数汽车术语均属于限定类“概念结合”。根据收集的汽车术语,又可将限定类“概念结合”细分为目的、对象等十种语义关系。 本论文的重点为中德汽车术语对比分析。从数量上来看,各类“概念结合”方式在汉语及德语中分布相似,顺序相同,但仍有许多中德术语并非对应属于同一类别。通过对单个术语的对比分析,发现中德汽车术语未能完全做到“一一对应”,其中不乏“一二对应”与“二一对应”的现象。在成分分析、选词、命名角度等方面,汉语与德语也有不少区别,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受到两种语言系统及其背后蕴藏的思想文化的影响,而汉语相对显义与德语相对隐义也体现了中德汽车术语的这一不同。
其他文献
写作教学是大学英语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成为衡量我国大学生英语学习水平的一个重要测试手段,而且对作文部分的要求越来越高。写作依然是学生的薄弱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