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前,环境污染和能源问题是亟待解决的难题,因此,能有效利用太阳能实现光催化剂制氢或降解污染物的可见光催化技术及其材料的制备与研发成为近年来的研究热点。钒酸铋(BiVO4)作为一种新型光催化剂,以其较窄的禁带宽度(2.4eV),较高的太阳能的利用率,且对可见光有响应倍受关注。本文主要对钒酸铋的掺杂改性及光催化性能进行研究。采用溶胶-凝胶法合成了纯钒酸铋粉体以及Ag、Cu改性的钒酸铋粉体。借助X射线衍射(XRD)、透射电镜(TEM)、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紫外-可见漫反射光谱(DRS)以及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对所制备的样品进行表征,并深入研究产物的结构和性能。以甲基橙的脱色率来评价不同条件制备样品的可见光催化活性。研究煅烧温度和煅烧时间对钒酸铋结构及性能的影响。XRD分析表明,当煅烧温度为500℃时,除存在微量的四方相钒酸铋外,为纯的单斜晶型;光催化活性测试表明,煅烧温度500℃,煅烧时间4h时制备的样品光催化活性较好。研究了Ag、Cu改性对钒酸铋粉体的相结构、显微形貌及光催化性能的影响。XRD分析表明,Ag、Cu改性前后的样品的衍射峰位置一致,说明改性对钒酸铋的晶格结构基本无影响;TEM分析表明,Cu-BiVO4体系中,Cu以氧化铜的形式存在;XPS分析表明,Ag-BiVO4体系中,Ag以氧化银的形式存在;UV-Vis分析表明,经Ag、Cu改性前后,BiVO4的禁带宽度较未改性时显著减小,明显拓展了可见光的吸收范围,样品在可见光区的吸收明显增强。光催化活性测试表明,Ag、Cu改性前后,样品的光催化活性明显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