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但只是一种潜在的生产力,要发挥现实生产力的作用,科技成果转化是其中的关键环节。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发展主要依靠科技,取决于科技成果转化的效率。一直以来,我国的科技成果转化率都比较低,同发达国家差距很大。重庆市地处我国经济发展比较落后的西部地区,但科技发展较快,有很多的科研成果有产业化和市场化前景。对于重庆市科技成果转化评价的研究能有效促进和推动重庆市科技成果转化的进程,从而加速重庆经济发展的步伐。本文以我国科技成果转化的基本情况为背景,借鉴了技术创新、技术转移、技术扩散、产学研合作等理论,依据整体性、动态性、层次性、综合性原则,分别构建了重庆市企业和高校及科研机构科技成果转化的评价指标体系。重庆市科技成果转化的评价指标体系是一个具有层次性的由多个指标构成的比较复杂的系统,不同层级的各项评价指标间的权重关系具有明显的不确定性性,因而借用了模糊数学的思想,运用模糊综合评价的方法建立了评价模型;层次分析法(AHP)是美国运筹学家T L Satty提出的,它是将不定量的问题转化为定量计算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它把复杂的决策系统层次化,然后逐层比较各关联因素的重要性,得出量化的结果,为分析和决策提供依据。本文的评价指标体系构成一个递阶层次结构,运用了层次分析法解决了各层次的各项评价指标的相对隶属度问题,并进行了量化处理,从而确定了每一基层指标的权重及其评价结果、以及各层级指标的权重和评价结果,在此基础上,得出最终综合评价结果。对重庆市企业、高校、科研机构的科技成果转化的各项评价指标的调查数据表明,从科技成果的数量看,2003—2006年重庆市的已登记科技成果数一直保持着比较稳定的增长趋势,而且在2007年还出现了一个迅速发展的势头,其中,应用类的可转化科技成果占成果总数的70%以上,产生经济效益的成果已经达到了应用类成果的80%以上。但是,我们也不能忽视重庆市企业、高校和科研机构在科技成果转化过程中依然存在着很多问题,需要引起各相关部门的重视和关注。最后,通过对评价结果进行分析,本文总结了目前重庆市企业、高校和科研机构科技成果转化的现状及其中存在的基本问题,并进一步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