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石油资源是当今最重要的战略性资源之一,随着工业技术的进步和发展,全球润滑油消耗量也是逐年增加,作为目前世界上发展最快的发展中国家,我国的润滑油需求和消耗量也是连年上涨,因此这也造成了大量废润滑油的产生,而废润滑油不论从经济上还是环境上都是十分重要的可再生能源,因此,废润滑油的再生是目前十分重要的一项课题。我国的废润滑油再生技术与发达国家相比,有废润滑油产量大、收集困难、再生工艺落后等劣势。针对我国基本国情,并结合现有的废润滑油再生技术,本文对废润滑油的组成和新型环保的废润滑油再生工艺展开研究。本文主要从两部分展开研究,分别对轧制废润滑油的组成和新型再生工艺进行探究。首先对轧制废润滑油进行组成分析,由于轧制废润滑油是一个组成复杂且处理难度大的混合物,因此采用柱层析的方法对轧制废润滑油先进性组分分离,使用极性由弱到强的淋洗液对废油进行淋洗,然后对淋洗后的溶液进行归类和整理,再利用红外、核磁共振的分析手段,共将轧制废润滑油中的成分分为五大类,同时其分子量由大到小的次序为:E>D>C>B>A;并对各组分的主要成分进行推测和定义,通过研究发现,A组分主要为链状烃类化合物;B组分为环状烃类,且芳香烃占比最高;C和D组分主要是一些稠环的胶质和沥青质,同时其中含有大量的羧基、胺基、醛酮等,含有大量的O、S和N元素;E组分主要是一些固体杂质。对于轧制废润滑油的再生工艺方面,本文通过无机絮凝-吸附工艺对轧制废润滑油进行再生处理,考察了絮凝剂、吸附剂和碱液用量对再生油油品的影响,同时对絮凝时间、吸附时间和反应温度进行实验优化,从而筛选出的最佳再生轧制废润滑油的条件为:FeCl3/WRO质量比0.10;NaOH/FeCl3质量比3.0;絮凝时间为6分钟;温度为60°C;粉煤灰/WRO质量比0.03;吸附时间为20min。在此条件下得到的再生油,其运动粘度、闪点、倾点等物理性能得到不同程度的恢复,40°C的运动粘度有9.224降至8.782mm~2/s,闪点和倾点分别由160.5和-28.5降至155.7和-31.0°C,而且得到的再生油品质接近于新油标准,实现了无酸、无有机溶剂、高效环保的废油再生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