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语言记忆能力是衡量译员从事的口译活动成功与否的重要因素。研究表明:在语言理解等复杂的认知加工活动中,译员的工作记忆与其口译任务执行效果存在显著的相关性。如多项任务同时进行,语言的输入输出活动会干扰工作记忆的特定功能,影响口译效果。因此,本文以著名口译研究学家丹尼尔·吉尔教授提出的认知负荷模式作为理论依据,阐述了在口译活动中信息处理的全过程。在理解译员工作状态中处理信息精力分配机制的基础上,分析归纳了在工作记忆训练中的有效策略,以期良好地控制译员在口译活动中的内在负荷,提高口译训练的效率与效果。本文共分为四章。第一章概括介绍了口译活动中的记忆体系,描述了参与口译活动几种主要记忆形式,即感觉记忆、短期记忆和长期记忆。重点探究了工作记忆的含义、特点和原理,介绍了研究人员对于工作记忆与短期记忆及长期记忆的关联的研究成果,特别强调了长期记忆对于研究工作记忆的重要意义。第二章的核心内容即为丹尼尔·吉尔教授“认知负荷模式”的重要理论。本部分描述了人脑在处理信息过程中的精力分配方式,随后介绍了口译活动中的听力理解与分析、短期记忆及信息输出等主要负荷形式,最终提出了“认知负荷模式”,帮助读者理解认知负荷模式在同传、交传活动以及口译理解中的具体表现。第三章选取了两段口译案例篇章进行实例分析。第一段分析了凤凰卫视和央视为美国总统奥巴马在刺杀本拉登后发表的电视演讲分别进行的同声传译现场。第二段选取了一次口译比赛中10名参赛者对同一段演讲所做的交替传译。在此笔者认真分析了相关译员及比赛选手的现场表现,结合认知负荷模式去分析他们产生各自表现的根源,总结和归纳了口译活动中影响译员记忆、进而影响口译效果的各项因素。第四章是本文的重点,结合认知负荷模式的理论从不同角度探索减轻译员负荷的有效策略并将其运用在口译工作记忆训练中,从而起到提升译员工作记忆以及口译效果的作用。本文的研究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突破了以往将工作记忆直接与短期记忆相联的模式,深入探究了长期记忆对工作记忆的重要作用,从全面、综合的角度提出帮助译员提升工作记忆能力的方法,为笔者对工作记忆的进一步研究奠定了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