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Oddi括约肌功能障碍综合征(sphincter of Oddi dysfunction,SOD)是由Oddi括约肌(sphincter of Oddi,SO)功能异常所导致的一组以反复发作性上腹痛、黄疸、肝功能异常、淀粉酶升高等为主要表现的临床综合症。该病多发生于胆囊切除术后的患者,因此又称为胆囊切除术后综合征( post-cholecystectomy syndrome, PCS)。目前的研究证实,胆囊的张力和正常的舒缩运动对于SO的运动有着明显的调节作用,它们之间存在着神经反射。胆囊切除术后患者的餐后CCK峰对SO的抑制作用消失,表明胆囊的存在与否在体液水平上对SO的运动也起着重要的调节作用。因此,胆囊切除后由于神经和体液的调节异常所导致的SO运动功能的改变可能是胆囊切除术后患者发生SOD的始动因素之一。目前国内外的研究多集中于SOD发生的调节因素和钙离子信号通路方面,而对于SO本身的病理变化研究甚少,需进一步建立动物胆囊切除术后模型以研究SO组织是否发生了改变。为此,本课题拟通过检测兔胆囊切除术后离体SO收缩压和肌电图、测定SO组织蛋白中反映收缩功能的肌球蛋白重链(myosin heavy chain,MHC)的表达及SO平滑肌细胞在透射电镜下的变化这三个方面来探讨胆囊切除术后SO本身是否发生了适应性改变,从而为进一步研究如何预防SOD发生和发展提供实验依据。目的探讨兔胆囊切除术后Oddi括约肌是否发生了适应性改变。方法64只成年新西兰大白兔随机分为4组(A,B,C,D),A,D组各20只;B,C组各12只。A组为对照组,采取假手术方式以排除手术应激的影响,禁食12 h(可自由饮水)后,速眠新注射液0.2 mL/kg,乙醚间断吸入复合麻醉,剑突下腹正中切口进腹,寻找有胆囊的肝叶后牵出腹腔,找到胆囊后即关腹,术后饲养8wk。B,C,D组为实验组,同法进腹,0#丝线结扎胆囊管后分离胆囊床并完整切除胆囊,全层间断关腹,术后分别饲养2,4,8 wk。按设计的时相点饲养结束后将兔麻醉并取出SO,每组各取8只经离体测压和肌电检测后提取总蛋白后通过Western Blot法检测SO中的MHC表达变化,另各取A,D组中的6只的SO行石蜡切片免疫组化检测MHC表达变化,A,D组剩余的2只的SO行透射电镜检查。结果1. B,C,D组相对于A组离体SO压力波幅逐渐升高(P<0.05),而基础压及肌电频率、电压均未见明显变化;2. B,C,D组SO中的MHC表达相对于A组也逐渐升高且有统计学差异(P<0.05),免疫组化示D组相对于A组平滑肌细胞中的肌球蛋白增多;3.透射电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SO平滑肌细胞内密斑、密体增多。结论1.兔胆囊切除术后离体SO的收缩能力增强;2.兔胆囊切除术后MHC表达上调;3.兔胆囊切除术后可致SO平滑肌的细胞骨架发生改变,也反映其收缩能力的增强。以上结果均提示SO的这些变化可能是胆囊切除术后患者发生SOD的病理基础之一。本实验为进一步探索SOD的发生机制提供了实验基础,并为临床治疗提供了新的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