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1.PedsQL核心通用量表及PedsQL多维疲乏量表在矮小症患儿中的信度和效度分析;2.描述矮小症儿童青少年健康相关生活质量及疲乏的现状;3.探讨社会人口学因素对矮小症儿童青少年健康相关生活质量及疲乏的影响。方法:本研究采用横断面研究设计方法。选取2015年10月至2016年4月期间在济宁医学院附属医院生长发育门诊就诊且符合入选标准的494名儿童青少年及其主要监护人为研究对象,并将其分为矮小症组、身高偏矮组、正常身高组。研究采用PedsQL4.0核心通用量表及PedsQL多维疲乏量表,进行量表信效度分析,评价该量表在矮小症儿童青少年中的适用性;并比较矮小症、身高偏矮、正常身高儿童青少年生活质量及疲乏状况的差异。此外,采用多个回归方程分析影响其生活质量及疲乏状况的相关因素。结果:1.中文版PedsQL4.0核心通用量表在矮小症患儿中有良好的信度及效度,自评及代评总量表Cronbach’s a系数分别为0.86和0.90,重测信度ICC值分别为0.86,0.85;自评与代评量表各条目与其所属维度之间的相关较强,而与其他维度的相关较弱;验证性因子分析指标为自评量表x2/df=3.27,拟合指数CFI=0.87、TLI=0.84、NFI=0.83、IFI=0.87,RMSEA=0.06;代评量表 x2/df=3.95,拟合指数 CFI=0.88、TLI=0.87、NFI=0.85、IFI=0.88,RMSEA=0.07,符合测量学标准。对于矮小症患儿,PedsQL多维疲乏量表在也有较好的信度及效度,PedsQL多维疲乏自评与代评量表总分Cronbach’ s a系数为0.86和0.89;ICC值分别为0.93,0.92;自评与代评量表各条目与其所属维度之间的相关较强,而与其他维度的相关较弱;验证性因子分析指标为自评量表x2/df=2.62,拟合指数CFI=0.93、TLI=0.92、NFI=0.89、IFI=0.93,RMSEA=0.056;代评量表x2/df=3.12,拟合指数 CFI=0.94、TLI=0.92、NFI=0.91、IFI=0.94,RMSEA=0.064,符合测量学标准。2.与正常身高儿童青少年相比,矮小症患儿在生理功能、情感功能、社交功能、学校表现及生活质量总得分均显著降低(P<0.05),在躯体疲乏、睡眠疲乏、认知疲乏及疲乏量表总得分也显著降低(P<0.05)。调整混杂因素后,与正常身高儿童青少年相比,矮小症组生活质量自评与代评量表评分分别降低11.99(95%CI-15.59~-8.38,P<0.001)和11.17(95%CI-15.17~-7.17,P<0.001);疲乏自评与代评量表评分分别降低13.12(95%CI-16.92~-9.19,P<0.001)和13.80(95%CI-18.13~-9.39,P<0.001)。3.研究发现影响矮小症患儿生活质量及疲乏状况的相关因素有:孩子的年龄、性别、家庭收入、与主要监护人的关系、父母的受教育程度。进一步校正混杂因素后,生活质量总得分及生理功能、情感功能、社交功能、学校表现各维度得分显示:孩子年龄越大,父母受教育程度越低得分越低,生活质量越差。年龄每增加1岁,生活质量自评与代评量表评分分别降低3.45(95%CI-4.15~-2.75,P<0.001)和1.66(95%CI-2.44~-0.88,P<0.001);父亲受教育程度为高中及以上,自评与代评量表评分分别增加2.89(95%CI0.73~5.05,P<0.05)和2.71(95%CI 0.46~4.96,P<0.05)。母亲受教育程度为高中及以上,自评与代评量表评分分别增加 4.01(95%CI1.75~6.28,P<0.001)和 3.04(95%CI0.66~5.42,P<0.05)。疲乏总得分及躯体疲乏、睡眠疲乏、认知疲乏各维度得分显示:孩子年龄越大、父母受教育程度越低得分越低,疲乏度越高。年龄每增加1岁,疲乏自评与代评量表评分分别降低 4.03(95%CI-4.81~-3.25,P0.001)和 3.06(95%CI-3.92~-2.19,P<0.001);父亲受教育程度为高中及以上,自评与代评量表评分分别增加4.46(95%CI2.05~6.86,P<0.001)和 3.13(95%CI0.56~5.70,P<0.05)。母亲受教育程度为高中及以上,自评与代评量表评分分别增加5.33(95%CI2.81~7.85,P<0.001)和 4.01(95%CI1.30~6.72,P<0.01)。结论:1.对于矮小症患儿,PedsQL4.0核心通用量表和PedsQL多维疲乏量表均具有较好的信度和效度,适用于中国文化背景下矮小症患儿HRQOL及疲乏状况的评价。2.与正常身高儿童相比,矮小症患儿有较低的生活质量及较多的疲乏表现。3.年龄、父母受教育程度是影响矮小症患儿疲乏、生活质量的重要相关因素。患儿年龄越大,父母受教育程度越低,其疲乏程度越重,生活质量越低。应加强对青春期矮小症患儿的关注并提高父母教育素养,以降低疲乏程度,提高生活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