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现代主义建筑空间的情感化研究

来源 :齐鲁工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1980121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社会在飞速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生活质量都在不断地提高,物质生活的无忧,使得人们越来越注重精神层面的需求。这不只是追求时尚的心理作祟,也是源自于生活理念的改变,对品质生活的追求。情感化、人性化的设计成为了我们生活中越来越重要的追求目标。我们生活在城市中,在使用建筑空间的同时,让我们明白真正的建筑不仅仅是居住人的机器,更是容纳情感的容器。经济的高速发展,后现代主义建筑的出现,也恰好满足了人们的需求,它的设计是民主的、灵活的、多样化的。后现代建筑的出现重新带我们回到了现实生活,将我们从简单、枯燥、冷漠无情的现代建筑中拯救出来,从而寻找到我们丢失在工业时代的失落情感。本论文通过一些后现代主义建筑的情感化方面的探讨,寻找我们生活环境的缺陷和不足,让我们从物质堆砌的建筑中走出来,端正我们的态度,提高建筑的欣赏水平,知道好的建筑,不仅仅是它的物质功能,也是作用在人的精神和内心的,建筑的交流体现在于表现情感,在于人们的精神层面,是建筑空间的“灵魂”所在。
其他文献
期刊
中国雕塑艺术的现状令人困惑,特别是对于80后的我们这一代更是面临着传统与“西化”对我们艺术成长过程的影响。而此种影响往往使我们感到迷茫:从背诵唐诗宋词到天天哼着流行歌
在诸多的艺术美学当中,毋庸置疑的存在着不可分隔的密切联系,在这个大的范畴之中,中国传统书画的通融显得最为亲密和独特,这也决定了它们之间相互依赖,相互影响的可能。中国画与书
罗马三部曲》是意大利作曲家雷斯庇基的代表作,同时也体现了作者多重的艺术流派特征,其中的和声技法是其写作的重要特征之一。本文以雷斯庇基的交响诗三部曲——《罗马三部曲》
期刊
本文从概念、属性、基本特征等几个方面对现代环境艺术设计进行了系统的分析,在此基础上,又从整体和和谐之美、动态之美、特色之美、绿色之美四个方面进一步论述了现代环境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