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我国对外出口不断增长,出口对经济发展的重要性越来越明显。而欧盟是我国最重要的出口地之一,自2004年东扩以后,欧盟成为我国第一大贸易伙伴,我国对欧盟的出口占总出口的比重约为20%,影响巨大。欧盟由27个国家组成,各国无论在经济发展水平、开放程度还是对中国的进口方面都存在着差异。本文基于欧盟国家的差异对近年来中国出口欧盟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为我国发展对欧贸易提供了新的思路,也对中国出口其他国家和地区起有一定的借鉴作用。本文首先回顾了中欧贸易的发展历程,随后对中欧贸易的发展现状进行了分析,包括欧盟与中国贸易强度的差异,中欧进出口产品的结构以及中国与欧盟相互投资的情况。之后,本文分析了影响中国对欧盟出口相关因素,包括经济因素、技术因素以及制度因素。在此基础上,本文将贸易引力模型引入到定量分析中,并根据实际情况对贸易引力模型进行了扩展和修改。模型的影响因素包括中国与欧盟国家的GDP乘积、欧盟国家人均GDP、人均需求水平的相似度、进口依存度、外商直接投资、出口商品结构和中国与欧盟的劳动生产率差异等。对2005-2010年中国对欧盟各国出口的面板数据进行分析,结果显示中国与欧盟国家的GDP乘积、欧盟国家人均GDP、进口依存度、外商直接投资和出口商品结构这几个因素的影响比较显著。在实证分析的基础上,本文进一步分析了中国与欧盟主要国家德国、英国之间的贸易情况和影响因素,并对2011年中国出口德国和英国进行了测算。测算结果比较准确,说明本文选取的影响因素比较合理。据此,本文认为:我们应该顺应宏观形势的变化及时调整出口预期,关注债务危机对欧盟进口需求的影响,并根据经济发展状况及时调整出口商品结构,同时加强技术进步与创新以提高劳动生产率,以及针对国外的贸易保护行为进行积极应对,以使我国不断扩大对欧盟的出口,并在对外贸易中进一步增强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