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二(3,5-二取代基-1,2,4-二唑膦-1-1基)吡啶的合成及与锌配合物的合成研究

来源 :山西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46968953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以1,2,4-二唑膦配体为出发点,合成中性三齿配体2,6-二(3,5-二取代基-1,2,4-二唑膦-1-基)吡啶(R=H,i-Pr,Ph)。合成方法有两种:第一种是盐消除,将原料1,2,4-二唑膦的钾盐与2,6-二溴吡啶反应得到新配体。第二种是关环反应,吡啶肼与1,3-二甲基胺-2-膦烷基氯化物反应得到新配体。进而研究此类新配体与Zn(ClO4)2·6H2O(mol2:1)反应,并对配体和配合物进行分离,结构表征,同时对它们进行物化性质研究。本文对这一类配体的配位化学、杂环固态的结构特征进行探索,配体与过渡金属锌的配位情况,结构特征,理化性质进行研究。本文的主要内容有以下两点:   (1)合成三个中性含氮和磷原子的三齿配体,包括2,6-二(1,2,4-二唑膦-1-基)吡啶,2,6-二(3,5-二异丙基-1,2,4-二唑膦-1-基)吡啶,2,6-二(3,5-二苯基-1,2,4-二唑膦-1-基)吡啶,化合物用熔点,核磁,X-Ray单晶衍射方法进行结构表征。   (2)本文探索和研究了新配体2,6-二(3,5-二取代基-1,2,4-二唑膦-1-基)吡啶与Zn(ClO4)2·6H2O(mol2:1)反应,R=H,i-Pr,Ph。对新配体与过渡金属锌的配位情况,结构特征,理化性质进行研究,但由于配体取代基的大小及配体自身结构扭曲的原因,目前只得到2,6-二(1,2,4-二唑膦-1-基)吡啶与过渡金属锌反应产物的单晶结构,并对配合物从紫外和荧光方面做了性质研究。
其他文献
前几天,华中科技大学凭借“武汉地铁2号线是#华中科大最牛校车#”喜提热搜,新开通运营的武汉地铁2号线南延线,有5个站可到华中科技大学:珞雄路站、华中科技大學站、光谷大道站、佳园路站;这还没完,等十几站过后……  “下一站青年路,有到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的乘客可以在本站下车。”  虽然说“大学之大,在于大师,而不在大楼”,但是各个大学扩建起来却都毫不手软,同城内先扩建,没地方了再往同省,更甚至跨省
期刊
锂离子电池正逐步应用于各类消费电子产品、电动汽车和大规模固定储能等方面,这对其性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与其他电极材料相比,层状过渡金属硫化物具有更优异的电化学性能。二硫化钼和二硫化锆具有类石墨烯结构,被认为是新一代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的理想选择。本论文采用高温气固反应法制备了纯相ZrS_2,采用室温固相法和高温气固反应制备了MoS_2/ZrS_2复合材料,采用溶剂热法制备了碳包覆LiFePO_4颗粒。
碳纳米管(CNTs)在水溶液中原位与乙烯基吡啶通过自由游离基聚合形成PV4P-g-CNTs o PV4P-g-CNTs可以负载多金属氧酸盐,比如磷钨酸(PW)。PW/PV4P-g-CNTs通过静电作用制备,而且它的构成通过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和光电子分光光谱测定。通过扫描和透射电子显微镜显示PW堆积在PV4P-g-CNTs上形成统一的层。把制备的PW/PV4P-g-CNTs修饰在玻碳电极上,并用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