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视作品中的“弘一大师”形象建构研究

来源 :杭州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4次 | 上传用户:shi_shui_we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关于“弘一大师”的影视作品,目前有上世纪90年代中期摄制的两部电视连续剧和本世纪初问世的一部电影《一轮明月》,尽管电视剧与电影是两种不同的艺术表现形式,“弘一大师”在这些作品中也呈现出不同的形象分身,但他们都被塑造成才华横溢、严于律己,并对家国、信仰有着满腔热血的志士,这已经成为“弘一大师”影视形象的底色。就形象建构的角度而言,“弘一大师”的影视形象在不同阶段是有着不同的形象侧重的,其建构过程也是绵延而不稳定的。然而,各阶段中“弘一大师”形象的精神内核却是共通的,即便在叙事手段与建构方式上存在着一定的差异,但从根本上说通过其影视形象所要传达的精神内涵目标还是高度一致的,即作为宣传性“文化精神”的存在:承担主流价值观的大众文化输出任务。从影视学的角度来看,“弘一大师”首先是作为剧中角色而存在的,其次才是真实历史人物形象的重现。从历史人物到文字形象再到视觉形象的转变过程中,跨媒介的不完全融合让叙事手段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弘一大师”形象的构建。通过挖掘影片中潜藏文本的内涵,我们发现,其忧郁气质的根源似乎直接指向“父权社会”的统治,而弘一大师的最终出世,正是以“出家人”的身份逃离了之前的“矛盾生长”状态,并最终实现了不受父权统治的“纯粹自我”。当然,历史人物形象背后的文化含义则更值得探究,影视剧中历史人物的形象不仅是作为角色形象的存在,更是当下社会主流价值观的影像表征,因此,形象的塑造方式与最终呈现是大众文化与国家导向等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随着大众传媒的发展与时代的进步,观众对影视剧中呈现的历史人物的诉求也越来越多变,“弘一大师”也不可避免地将幻化出更为丰富的形象。历史地看,目前有关“弘一大师”影视形象的建构或许还只是处于初级阶段而已。
其他文献
上个世纪70年代,美国著名教育家David Koonts就率先提出了合作学习的概念,这种合作学习是以小组为单位的,同一小组的成员有相同的学习目标,通过加强小组成员之间的相互合作,使学生的成绩和交流能力得到提高。就职业学校的英语教学而言,小组合作学习既可以有助于英语的课堂教学,又能够符合职业教育对人才培养的需求。中职学生是以学习专业技术为主,在平时的学习过程中,英语并非主课,英语语言运用能力较为薄弱
2015年10月31日和11月7日,天津音乐学院谢元教授携众多青年钢琴家策划并演出了"中国钢琴作品百年纪念系列音乐会",两场音乐会为观众呈现了一幅中国钢琴作品的生动画卷,感染了台
目的:探讨兼具视频短片拍摄功能的数码单反相机的使用以及动静态影像在临床医疗、诊断以及医学教学中的应用。方法:选择搭载具备摄像功能的高品质数码单反相机如佳能EOS 5DMark
试管快繁技术是进行观赏植物繁殖快速而有效的手段.近年来,一些科研与生产单位对一些优良的观赏植物试管快繁技术进行了研究和探讨,取得了许多成功的经验.本文就观赏植物试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