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上游干支流水库群联合防洪调度研究

来源 :华中科技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ivyqbw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长江流域是我国重要的战略水源地,属亚热带季风气候,流域内暴雨活动频繁,洪涝灾害分布十分广泛,特别是长江中下游平原地区最为频繁严重。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长江经济带建设对长江流域防洪安全的要求越来越高,随着《长江流域综合规划(2012~2030)》(以下简称《规划》)的实施,促成了长江上游一批控制性水库相继建成投运,为实现长江上游干支流水库群联合防洪调度创造了有利条件;同时长江上游水库群规模日趋庞大、拓扑结构日渐复杂,也给水库群联合防洪调度带来了极大的挑战。流域水库群联合防洪调度是一个具有多目标、高维度和强耦合等特性的复杂优化调度问题,现阶段对于长江上游干支流水库群联合防洪调度还有巨大的研究空间。为此,本文针对长江上游支流众多,洪水组成复杂,长江中下游地区防洪压力大,而控制性水库防洪目标多元化的防洪特性,以流域整体防洪安全为目标,对长江上游干支流水库群联合防洪调度进行了深入研究。研究工作的主要内容和创新性成果如下:  (1)全面考虑川江河段各防洪保护对象的防洪需求,建立了溪洛渡和向家坝梯级(以下简称“溪-向梯级”)配合三峡水库联合防洪调度模型,探究了长江干流水库群联合防洪调度对三峡水库入库洪水的调节作用,以及对长江中下游地区的防洪效益。针对联合防洪调度模型求解中动态规划算法不能进行马斯京根河道演进,而其改进算法易陷入局部最优解的问题,本文提出了基于改进动态规划的两阶段优化算法对模型进行求解,能够较好的克服上述问题。研究结果表明,溪-向梯级配合三峡水库联合调度在保证川江河段防洪安全的前提下,对三峡水库入库洪水的滞洪削峰效果显著,能释放三峡水库防洪库容,大大提升其调洪能力与灵活性,有效减少长江中下游地区分洪量,减轻其防洪压力。  (2)为充分利用三峡水库防洪库容,提高长江中下游地区防洪安全,建立了三峡水库多目标防洪优化调度模型。综合考虑荆江河段与城陵矶地区防洪需求,该模型以荆江河段分洪量最小为第一目标、以城陵矶地区分洪量最小为第二目标、以三峡水库下泄流量平方和最小为第三目标,模型求解时依次寻优。经过对多个典型年设计洪水的计算分析,表明该模型能够在不降低三峡水库对荆江河段防洪作用的前提下,充分发挥三峡水库调洪能力兼顾城陵矶地区防洪,大幅度减少城陵矶地区分洪量,对城陵矶地区的防洪效益显著。  (3)针对长江上游干支流水库群规模庞大、拓扑结构复杂,而现阶段对其联合防洪调度研究较少的问题,本文全面考虑流域内各防洪保护对象的防洪需求,建立了长江上游干支流水库群联合防洪调度模型,探究了上游干支流水库群联合调度对三峡水库以及长江中下游地区的影响。针对其复杂的模型求解问题,本文引入大系统分解思想,提出了基于两阶段优化算法的交替循环迭代法对模型进行降维求解,能有效避免动态规划算法易产生维数灾,而其改进算法与智能优化算法易陷入局部最优解的问题。研究结果表明,相较于溪-向梯级配合三峡水库联合调度,上游干支流水库群联合调度能进一步削减三峡水库入库洪峰洪量,减轻长江中下游地区防洪压力,特别是对于以支流来水为主的洪水防洪效果突出。
其他文献
高温是影响植物生长的主要因素之一。在细胞中,热胁迫能够不同程度地影响着多种蛋白质的稳定性、细胞膜的流动性、RNA的合成,抑制代谢酶的活性等,这些损伤导致离子通量降低,新陈
无压隧洞泥沙淤积问题是引水工程中必须解决的问题,当引水隧洞发生淤积时,就会影响到整个引水工程的安全运行。  本文对国内有关无压隧洞的发展进行了评述,就该问题有关的
蜱类为专性吸血的外寄生动物,是节肢动物中的一个特殊类群,传播多种人、畜和野生动物疾病,对人类健康和畜牧业造成极大危害。血淋巴是蜱代谢过程中各种代谢物质储存和交换的
碾压混凝土坝是一种集常态混凝土坝和碾压土石坝的优点于一体,具有节约水泥用量、简化施工工艺、施工速度快和工程造价低等特点的新坝型。目前,碾压混凝土筑坝技术已越来越得
由于缺乏宏观政策管理,河砂采掘处于无序、超量的状态,形成大量的河道采空区,也就是所谓的采砂葫芦洞。这种现象如果不尽早加以治理,会导致多种严重的后果,危急岸坡稳定及周
随着陕北煤化工业园的迅速兴起,水已经成为制约其发展的主要因素。针对该区域水源地分布离散和山丘区地形复杂的特点,实施远距离高扬程输水工程成为解决该区用水短缺的主要途
本文以专利权转移为视角,运用2002-2014年京津冀13城市之间的专利权双向转移数据,论证了微观主体的专利权转移行为不仅是个体行为,还事实上通过专利转移网络的空间结构和协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