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已步入老龄化社会,而农村老龄化速度更快、程度更深、养老资源更为稀缺,养老问题显得更为严峻。2009年,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在中国农村地区全面开展实施,政府力图在农村地区建立全面的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以下简称新农保),以弥补农村老年人家庭养老的不足,缓解农村老年人的贫困问题。家庭养老模式根植于中国传统的孝道文化,在农村老年人仍旧起着重要的支撑作用,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适时介入,是否会对现行的农村老年人养老模式产生影响?新农保政策通过发放养老金的形式是否能够真正地缓解农村老年人的贫困问题?如果能够减轻贫困状态,那么在多大程度上缓解农村老年人口的贫困状态?本研究以提高农村老年人生活保障和福利水平为基本出发点,建立新农保对农村老年人减贫的理论框架,从我国农村新农保的实施情况出发,对减贫效果进行经济学分析和解释,并通过实证研究考察新农保的具体减贫效果。第一章为导论部分。介绍论文的研究背景、问题提出的过程、研究的理论与实践意义、研究目标,以及研究方法与思路,并对其中可能的创新点和不足进行了简要分析。第二章为理论基础与文献综述。首先介绍了社会养老保险和贫困的相关理论,并对社会政策介入贫困问题做了合理性解释,其次,对于社会保险缓解老年人贫困的实际效果进行了国外和国内的文献梳理,最后,对于上述研究进行了概括和分析。第三章为理论分析框架。针对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对农村老年人贫困的影响进行了分析,分别从积极效果和消极效果进行了比较分析。第四章为农村老年人的生活介绍。分别从老龄化、空巢化、核心化、子女供养不足以及土地养老缺失方面,深刻剖析了农村老年人的实际生活水平。第五章为我国农村社会保险制度的历史演进与发展现状,从历史角度演绎了农村社会保险制度的发展过程。第六章介绍实证模型。第七章为新农保减贫的描述性统计分析。第八章为实证分析部分。首先对由CHARLS调查问卷整理出的数据进行了描述性统计性分析,然后是实证分析部分,通过Ivprobit、Ivtobit分析方法,分析了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对农村老年人的减贫效果,研究证明,新农保养老金收入在不同的贫困标准下,均能够显著降低农村老年人的贫困率、贫困深度以及贫困强度。第九章是结论与政策含义。从实证分析结论出发,从个人、村集体、中央政府以及社会四个层次提出了完善我国公共政策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