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针对新课改后美术鉴赏教学中“有效性”不足的现状,以教育学中的“有效教学”理论为依据,进行高中美术教学实践的“有效性”探究活动。力求对“有效教学”的理论研究及其美术教学实践有一定建设作用。论文对“有效教学”概念进行梳理与理论分析。认为“有效教学”是针对美术课程目标而言,是基于预定教学目标的教学活动。教师在选择教学行为时会遵循效用最大化的原则,追求最大程度的教学“满足感”。这种满足感的最大价值实现是教师感受到学生的学术进步或人格成长。因此有效教学是教师必然的事业追求。美术新课程教学目标包括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有效教学是指教学教师通过精心的课前准备,有效的讲解、有效组织、有效提问使学生获得美术知识与技能的过程,同时也是设置一定情境,使学生通过交流与互动体验学习过程和掌握学习方法的过程;更是学生从学习中获得乐趣,激发学习欲望,陶冶情操,形成有益于个人和社会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过程。只有在教学目标的三个维度都使学生成长发展,才是有效教学行为,才能达到有效教学的效果。本文对国内外“有效教学”理论进行了梳理。在有效教学理念的指导下,结合高中美术学科的特点,围绕着“高中美术课程标准的目标”,提出了有效教学的方法探究——有效讲授、课堂讨论解放学生天性、课堂提问所有学生思考、激励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活动、课堂评价检测教学效果,并对每一种方法的涵义、实施建议等进行了详细的论述。由于教育硕士多来自教学一线,,有直接的教学体验,故实施方法都以教学实例来进行说明。论文呈现的美术鉴赏教学设计,是笔者运用上述有效教学实施方法,进行教学探索的案例。对教学案例进行了点评与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