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农6号小麦抗条锈病基因的分子标记

来源 :贵州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yxgxgx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小麦条锈病是由小麦条锈菌(Pucciniastriiformis.f.sp.tritici)引起的世界性小麦病害。该病通过气流在高空远距离传播,可造成小麦大面积发病,导致严重的产量损失,是最重要的小麦病害之一。我国是一个小麦生产大国,同时也是小麦条锈病发生最为严重、最为广泛的国家之一,小麦作为我国主要的粮食作物,每年都在遭受不同程度的条锈病害的侵袭。从目前的小麦生产形势来看,我国的小麦抗病品种数量虽多,但抗源的单一化并未发生根本改变。  贵农6号是一种抗条锈病的小麦新种质。本文运用SSR技术,采用分离群体分组分析法(BulkedSegregateAnalysis,BSA),对小麦抗病种质贵农6号抗条锈病基因进行分子标记。  主要结果如下:  1、以感病品种鲁麦17为母本与抗病种质贵农6号杂交,对杂交后代152单株F2分离个体和双亲,以小麦条锈病当前流行生理小种CY31号接种进行抗病性鉴定。结果其中的115个单株表现抗病,37个单株表现感病,卡平方(χ2)测验表明,χ20=0.036<χ20.05,1=3.841,说明F2群体的抗感分离比例符合3R:1S,明确了贵农6号携带1个抗条锈病显性单基因,暂命名为YrGn6。  2、利用分组分析(BSA)法,并根据F2代抗、感病单株分离比例组建抗感池,从93个SSR引物组合中筛选到1个与抗病基因YrGn6紧密连锁的微卫星标记Xpsp3000,遗传距离为3.9cM;将YrGn6定位于小麦1BS上。  3、选用与贵农6号相关的引物进行验证,在抗病和感病之间没有发现显著差异,说明YrGn6很可能是一个新抗病基因。本实验结果,为小麦分子标记辅助选择抗锈育种提供了依据,同时,利用该标记可进行抗条锈病基因的克隆,为明确抗条锈病基因与条锈菌的互作机理发挥重要作用。
其他文献
从雅安郊区西瓜地采集典型发病植株,剪取茎蔓病组织,采用组织分离法分离鉴定得到病原菌尖孢镰刀菌西瓜专化型(Fusarium oxysporum f.sp.niveum(E.F.Smith)Synder etHansen)菌株。
本论文分为总论和各论两个部分。   总论部分回顾了蠢茧蜂亚科的研究历史,介绍了其分类系统、形态学、生物学及生物地理学方面的研究。研究历史部分具体综述了蠢茧蜂亚科
在植物的发病早期快速、准确鉴定出病原菌,以防止其传播和流行、减少经济损失具有重要的意义。发展快速、灵敏、高通量的分子检测技术对提升我国植物病害控制水平,尤其是阻止
在贯彻《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背景下,利用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构建智能制造协同创新研究院.通过引入国际标准与教学模式,介绍先进制造技术主要功能特点、发展模式与发
手性氨基酸类衍生物具有很多的重要生物活性,例如:除草、杀菌、植物生长调节、抗植物病毒和抗癌等活性。研究发现手性氨基酸类衍生物中手性碳原子的绝对构型在生物活性中起重要
本实验选取了17个水稻品种,鉴定其对稻纵卷叶螟的抗性级别后,研究了水稻的理化性状、稻纵卷叶螟在不同水稻品种上的生长发育差异与水稻抗性之间的关系;利用离体叶片法研究了
禾谷镰孢菌(Fusarium graminearum)是一类重要的禾谷类作物病原物,由它引起的小麦赤霉病是温暖湿润和半湿润地区麦田广泛发生的一种毁灭性病害。由禾谷镰孢菌群(Fusarium gra
除草剂的广泛使用给农业生产带来巨大效益的同时也会对环境和生物带来潜在危害。根瘤菌与大豆根系组成的共生固氮体具有固定空气中氮气的作用,共生固氮作用可为大豆生长和产量的形成提供丰富的氮素营养。共生固氮作用除了受根瘤菌和寄主大豆共生关系的影响外,同时还受环境的显著影响。咪唑乙烟酸是大豆田常见的除草剂之一,咪唑乙烟酸是选择性芽前及早期苗后除草剂,其作用靶标为乙酰乳酸合成酶(ALS),目前广泛应用于大豆田防
本文就菜蛾盘绒茧蜂Cotesia vestalis及其寄生因子对小菜蛾Plutella xylostella生长发育、保幼激素酯酶活力和蜕皮激素滴度水平的影响进行了初步研究。现将研究结果总结如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