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小麦条锈病是由小麦条锈菌(Pucciniastriiformis.f.sp.tritici)引起的世界性小麦病害。该病通过气流在高空远距离传播,可造成小麦大面积发病,导致严重的产量损失,是最重要的小麦病害之一。我国是一个小麦生产大国,同时也是小麦条锈病发生最为严重、最为广泛的国家之一,小麦作为我国主要的粮食作物,每年都在遭受不同程度的条锈病害的侵袭。从目前的小麦生产形势来看,我国的小麦抗病品种数量虽多,但抗源的单一化并未发生根本改变。 贵农6号是一种抗条锈病的小麦新种质。本文运用SSR技术,采用分离群体分组分析法(BulkedSegregateAnalysis,BSA),对小麦抗病种质贵农6号抗条锈病基因进行分子标记。 主要结果如下: 1、以感病品种鲁麦17为母本与抗病种质贵农6号杂交,对杂交后代152单株F2分离个体和双亲,以小麦条锈病当前流行生理小种CY31号接种进行抗病性鉴定。结果其中的115个单株表现抗病,37个单株表现感病,卡平方(χ2)测验表明,χ20=0.036<χ20.05,1=3.841,说明F2群体的抗感分离比例符合3R:1S,明确了贵农6号携带1个抗条锈病显性单基因,暂命名为YrGn6。 2、利用分组分析(BSA)法,并根据F2代抗、感病单株分离比例组建抗感池,从93个SSR引物组合中筛选到1个与抗病基因YrGn6紧密连锁的微卫星标记Xpsp3000,遗传距离为3.9cM;将YrGn6定位于小麦1BS上。 3、选用与贵农6号相关的引物进行验证,在抗病和感病之间没有发现显著差异,说明YrGn6很可能是一个新抗病基因。本实验结果,为小麦分子标记辅助选择抗锈育种提供了依据,同时,利用该标记可进行抗条锈病基因的克隆,为明确抗条锈病基因与条锈菌的互作机理发挥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