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背景】大肠癌(colorectal cancer,CRC)是全世界最常见的消化道肿瘤。据统计,仅2012年,全球约有694,000结直肠癌死亡病例。其死亡率居高不下的主要原因是多数患者就诊时病变已属于中晚期,错过最佳治疗时机。积极开展大肠癌早期筛查,可以早期发现病变,是改善预后、降低死亡率的有效措施。而目前大肠癌早期筛查方式仍以粪便隐血试验(Fecal occult blood testing,FOBT)、结肠镜检查(colonscopy,CSPY)为主,但因前者特异性低,取样不便,后者为侵入性操作等特点,致使筛查人群依从性较差,实际筛查率较低。因此,制定高效、简便的筛查方案并在实践应用中不断优化一直是该领域研究的热点。亚太大肠癌预测指数(Asia-Pacific Colorectal Screening Score,APCS)是经多中心、大样本、前瞻性临床验证所得大肠癌初筛方案,主要包括年龄、性别、吸烟、一级亲属大肠癌病史四项因素评定,由其评定为高危人群的筛查者,大肠肿瘤的检出率约为中低危人群的四倍。因此,APCS评分作为大肠癌初筛方案以其简便、高效、易掌握、普及广等优点得到亚太各国的一致认可。但在由该指数评定的中低危人群,须行FOBT检测,再次筛出相对更高危人群,方可确定筛查者是否行结肠镜检查。这一流程因受到粪便潜血试验取样不便、受药物、食物影响性较大等缺点的影响,从而使APCS筛查方案在实际应用中的依从性大大降低。因此,如果能够寻找一种替代粪便潜血试验的筛查方法,应用于经APCS评为中低危人群的再评估,就可以进一步普及APCS方案的应用,提高APCS评分的筛查效能。检测外周分子标志物是肿瘤性疾病无创诊断的常用方法。国外各类研究显示,血浆甲基化SEPT9基因(mathylated SEPT9 DNA,m SEPT9)是结直肠癌的外周特异性标志物,其表达随着肿瘤临床分期而升高的趋势。结合血浆m SEPT9检测应用于大肠癌筛查方案中具有良好特异性的报道,亦有研究证实在大肠癌筛查中血浆m SEPT9检测并不次于FOBT。但该检测在大肠癌筛查方案中应用效能,尤其是与现行初筛方案相比,是否具有优势,是否可以克服上述粪便潜血试验的不足,提高筛查人群的依从性,却无相关报道。【目的】1、研究血浆m SEPT9检测在无症状大肠癌筛查高危因素初筛中的意义;2、研究血浆m SEPT9表达与我国结直肠癌患者的相关性,验证其在我国结直肠患者中的特异性;3、研究血浆m SEPT9检测优化APCS筛查方案中的应用价值;【方法】1、检测无症状大肠癌筛查人群血浆m SEPT9表达水平,并与初筛其它高危因素进行对比,分析其是否可作用结直肠肿瘤高危因素之一应用于筛查。2、分组检测结直癌患者、结直肠息肉患者、正常人群血浆m SEPT9表达水平,分析其与结直肠肿瘤临床及病理特征的相关性。3、血浆m SEPT9检测应用于APCS评为中低危人群的再次筛查,并与原方案筛查效能比较,分析其是否具有优化大肠癌筛查方案的应用价值。【结果】1、血浆m SEPT9表达在无症状人群结直肠息肉患者中的灵敏度26.03%,特异度81.22%,阳性预测值33.93%,阴性预测值74.77%。其中特异性及阳性预测值(分别为81.22%、33.93%))均高于FOBT阳性(分别64.97%、31.11%)、BMI>23.9(分别为50.69%、32.08%)。2、结直肠癌组血浆m SEPT9阳性率为71.05%(54/76),结直肠息肉组为5.80%(4/69),健康对照组为3.68%(5/136),结直肠癌组血浆m SEPT9阳性率明显高于其他两组(χ2=141.7,P<0.01),灵敏度为71.05%(54/76),特异度为95.61%(196/205),均高于结直肠癌患者CEA、CA19-9、联合CEA和CA19-9检测阳性率(χ2=20.689、42.577、14.119,P值均<0.01)。血浆m SEPT9表达与肿瘤直径大小、侵润深度、组织分型、临床分期有关,与患者年龄、性别、肿瘤部位、分化程度、有无淋巴结转移及血管、神经侵犯等无关。3、在APCS评为中低危人群中,分别应用血浆m SEPT9、FOBT、BMI评估的方法再次筛出大肠息肉患者,三者筛查效能相比均无统计学差异(χ2=0.944,P>0.05)。但检测血浆m SEPT9的特异度(85.71%)、阳性预测值(33.33%)均高于FOBT(分别为66.33%、29.79%)及BMI评估(41.84%、24.00%)4、在APCS评为中低危人群中,应用FOBT联合血浆m SEPT9检测、FOBT联合BMI评估及血浆m SEPT9检测联合BMI评估三种筛查方案,对比其筛查效能,结果无统计学差异(χ2=0.490,P>0.05)。但FOBT联合血浆m SEPT9检测的筛查特异度(93.33%)及阳性预测值(42.85%)均高于FOBT联合BMI评估(分别为58.33%、31.03%)及血浆m SEPT9检测联合BMI评估(分别为81.39%、27.27%)【结论】1、本研究发现血浆m SEPT9检测在无症状大肠癌筛查人群中具有较高的特异度及阳性预测值,具有提高筛查高危目标人群的临床意义。2、本研究验证了血浆m SEPT9也是我国结直肠癌患者外周特异性标志物,为其应用于我国大肠癌早期筛查提供了理论基础。3、本研究显示将血浆m SEPT9检测取代FOBT或与FOBT联合应用于经APCS评为中低危人群中的再次筛查,具有更高的筛查效能。该检测在优化大肠癌筛查方案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