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高等开花植物的花药绒毡层在花粉发育中发挥十分重要作用。水稻TDR基因编码一个定位于核内的bHLH转录因子,可在绒毡层中特异性表达。该基因突变后主要表现为绒毡层和中层降解阻滞以及小孢子释放后降解,导致完全雄性不育。为了了解TDR的调控网络,本研究利用染色体免疫沉淀技术和ChIP-sequence分析方法对TDR调控的下游基因进行分离筛选验证及研究其下游基因Os503功能,主要结果如下:1、分离出受T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高等开花植物的花药绒毡层在花粉发育中发挥十分重要作用。水稻TDR基因编码一个定位于核内的bHLH转录因子,可在绒毡层中特异性表达。该基因突变后主要表现为绒毡层和中层降解阻滞以及小孢子释放后降解,导致完全雄性不育。为了了解TDR的调控网络,本研究利用染色体免疫沉淀技术和ChIP-sequence分析方法对TDR调控的下游基因进行分离筛选验证及研究其下游基因Os503功能,主要结果如下:1、分离出受TDR调控的下游基因上游启动子区域的DNA片段,初步筛选出可能受TDR直接调控的151个下游基
其他文献
丹参(Salvia miltiorrhiza Bunge)是一种在我国广泛分布的常见药用植物,作为一种传统中药材,其药用部位主要为根。被广泛应用于心脑血管、月经不调以及各种炎症等疾病的治疗。根据药理学研究,丹参的有效成分主要分为两大类:一类为脂溶性的丹参酮类化合物,包括丹参酮Ⅰ、丹参酮ⅡA、隐丹参酮、丹参酸甲酯、二氢丹参酮等;另一类为水溶性的酚酸类物质,包括丹参素、紫草酸、丹酚酸以及迷迭香酸等。根
华中五味子(Schisandra sphenanthera Rehd.et Wils.)为五味子科(Schisandraceae)五味子属(Schisandra Michx.)多年生落叶木质藤本,大多雌雄异株,是一种重要的药用植物,常以果实入药,其干燥成熟果实被称为南五味子。华中五味子广泛分布于我国陕西、山西、甘肃、河南及南方各省。自2006年,本实验室先后对我国秦岭(陕西)、伏牛山(河南)、龙门
放牧是草地利用的主要方式,并对草地群落的物种组成、结构和功能具有深刻影响。随着人口数量以及放牧牲畜的增加,青藏高原高寒草地出现了不同程度的退化。深入研究放牧后群落主要组成物种的补偿响应变化及其与生境资源获得性的关系,对于揭示放牧效应、植物耐牧性机制以及对草原可再生资源利用,确定合理放牧强度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施肥和浇水是人工干预缓解草地退化的有效方式。通过人工干预能够在一定程度上补充土壤营养物质,
薯蓣类植物作为一类重要的经济作物,其主要活性成分是薯蓣皂苷元,是合成甾体激素类药物的重要原料。基于薯蓣皂素重要的药用价值以及目前的市场需求,野生薯蓣资源越来越难以满足生产需要,目前已基本全部应用人工栽培原料。在薯蓣属植物中,只有根状茎组(Sect.Stenophora)大部分种类含有甾体皂苷元。其中,近几年引起较多关注的墨西哥菊花薯蓣单株含量最高可达13%,与之相比我国湖北武当山地区所产盾叶薯蓣皂
薯蓣属(Dioscorea)植物属于单子叶植物纲、薯蓣科,是该科中最大的一个属。薯蓣属植物具有重要的食用及药用价值,其中10余个种的根状茎中富含薯蓣皂苷元,是合成甾体激素类药物的基础原料和前体,目前世界各国生产的甾体激素类药物60%以上是以薯蓣皂苷元为原料。我国特有的薯蓣属品种盾叶薯蓣、穿龙薯蓣具有皂苷元含量高、品质好的特点,是生产薯蓣皂素的最佳源植物。产于墨西哥的菊叶薯蓣、小穗花薯蓣也是生产薯蓣
独叶草(Kingdonia uniflora Balf. f. et W. W. Smith)为星叶草科(Circaeasteraceae)多年生小草本,为中国特有单种属植物,被列为国家Ⅰ级重点保护植物,具有重要的药用功效。独叶草种子在野外环境条件下大多不能成熟,主要依靠根状茎顶端伸长繁殖,在其苛刻的生存环境里,自然更新能力差,加之人为破坏森林植被和采挖,自然环境的突变等因素,其植株数量逐渐减少,
紫杉醇是一种二萜类衍生化合物,最早分离自红豆杉属植物。1992年得到美国食品与药物管理局(FDA)批准作为抗晚期癌症的新药上市。近年来利用植物内生真菌发酵法生产紫杉醇成为研究热点,寻找高产菌株、优化培养条件及研究代谢调控将是提高紫杉醇产量的有效途径。本研究以提高微生物发酵法生产紫杉醇的产量为目标,从秦巴山区野生红豆杉中分离筛选出一株紫杉醇高产内生真菌Metarhizium anisopliae L
近些年来,随着点源污染控制能力的提高,农业面源污染的严重性逐渐显现出来,对水体富营养化的影响占有很大比重。过量使用化肥及不合理的水分管理方式是产生农业面源污染的主要原因。本文在稻田农事生产过程中,进行了不同模拟稻田控排水试验,研究了稻田田面水中氮磷浓度的时空分布特征和减排控污效能,为控制稻田排水中氮磷排放量提供了试验依据。从农业面源污染角度控制农田排污总量,为实现节能减排保护河流水质的目的提供科学
目前水稻两用核不育系的繁殖中存在着安全性不好,产量不高不稳,成本高,效益差等各种问题,为了突破这些水稻两用核不育系繁殖中亟待解决的诸多问题和困难,本论文采用Oracle数据库和Jsp编码语言结合历史气象资料对水稻两用核不育系繁殖基地智能选择系统(以下称系统)进行了研究与开发。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动态图形展示气象数据资料。系统改变之前大多数以数据或者表格方式展示抽象气象数据资料的方法,采用计算机W
本试验以两系超级杂交早稻:陆两优996,株两优02,株两优819,株两优4024,株两优4026,株两优3020;两系超级杂交中晚稻:C两优87,C两优396,C两优513,C两优4488,Y两优1号,两优0293,两优培九,扬两优6号,准两优527为试验材料,研究了两系超级杂交稻垩白性状表现,早稻晚播对两系超级杂交早稻影响,两系超级杂交稻垩白性状与品质性状的相关性,遮荫条件对两系超级杂交稻不同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