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资产定价的核心是要把未来不确定或者确定的收益通过随机折现因子(SDF)将其折现为现在的价格,基于消费的资产定价(C-CAPM)就是用消费的效用构造出折现因子,而在标准的效用函数的设定下,C-CAPM不能解释有关资产定价的“股权收益率溢价之谜”、“无风险收益率之谜”等问题。因此,一些学者从效用的设定上入手,假设人们对消费的减少更为敏感,且敏感程度超过了边际效用递减带来的程度,从而采用非对称偏好的效用函数,使定价模型与市场数据较为吻合。本文也采用非对称偏好的效用函数,从一个简单的方向上认为人们直接关注消费的下行风险,即消费者关注其效用的分布的某一个分位数,则该分位数值可直接用于衡量消费者对风险的厌恶程度,进而得出分位数效用决策下的资产定价模型。本文第二章提出并讨论了分位数效用函数下的资产定价模型,并对模型的有效性与标准效用模型进行了对比分析。本文第三章分别利用美国消费数据和资本市场数据,采用与分位数回归相结合的广义矩估计方法,对模型的参数进行了估算,进而得到了较为合理的风险厌恶参数和跨期替代弹性参数值。由于中国的市场数据的时期较短,因此本文在增加假设条件的基础上对模型进行调整后,应用中国的消费数据和资本市场数据,同样采用分位数回归和广义矩估计相结合的方法进行了参数估计。并发现国内市场上,风险厌恶参数在不同的时间段有所变化,而EIS却变化不大,以及不同类型的股权投资表现出了不同的风险厌恶参数和EIS参数,对此,本文做了一定的分析解释。本文第四章将模型应用于动态调整中,从而在分位数效用决策框架下对风险溢价的逆周期性、无风险收益率的顺周期性和风险溢价的可预测性做出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