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去杠杆背景下,民营企业外部融资收缩,以及在复杂环境中民营企业自身发展过程中暴露出的问题,导致大规模的民营企业债务违约潮的爆发。2018年违约的债券中,发行人为民企的债券有126只,占违约债券总数的76.36%,涉及金额1136.19亿元。其中,不少债务违约是出现在企业集团内。企业集团的成员企业之间存在广泛的融资结网和业务往来,这让企业集团的债务违约风险与单一企业相比更为复杂。一旦出现债务违约,会借由集团内部关联网络而进一步在母子公司间传染,甚至传染至外部关联企业和金融机构,有着更为严重的影响。学术界对于债务违约风险传染已有一定程度的研究,但尚且存在三点不足。一是在研究对象上多聚焦于金融机构间传染,涉及企业集团层面的较少;二是在研究角度上多是针对于企业的某一财务特征的静态分析;三是在研究方法上大多数采用大样本实证的方法,有其局限性。基于上述情况,本文选取出现巨额债务违约危机的区域龙头民企三胞集团,探究民企集团债务违约风险形成和风险传染的过程,并进一步划分为三个具体问题,建立框架,开展分析论证。首先是债务违约风险的潜伏期,通过对三胞集团激进并购扩张产生风险隐患、业绩下滑盈利能力不足和有息负债规模庞大增添偿债压力三个角度从根源着眼层层深入,揭示集团债务危机爆发前的“易感状态”,并对风险爆发传染的过程进行梳理分析;然后将风险传染路径分析框架构建为直接接触传染和间接接触传染两个方面,进一步将直接接触传染细化为基于供应关系、关联担保、资金拆借的风险传染,将间接接触传染细化为基于股价下跌、融资收紧和商业信用的风险传染进行探究;最后对集团债务违约风险传染的防控措施提出建议。本文试图为民企集团债务违约风险传染研制“疫苗”,获得如下研究启示:一是企业集团应及时控制传染源头,建立风险监测预警体系。对于信用等级低、信用风险大的重要子公司重点监测,早发现、早识别、早介入;二是切断债务违约风险传染的传播途径需强化“防火墙”建设,在业务分布上处理好协同与隔离的关系。合理布局担保网络、控制股权质押比例、及时进行产品结构升级、保持和利益相关者的良好关系可以缓解债务违约风险传染过程中间接接触传染的影响程度;三是增强企业主体的免疫能力,谨慎并购扩张,适度杠杆融资,根据自己的营运能力、盈利水平、发展潜力综合评估自身的偿债能力,提升集团整体抗风险能力。综上,本文通过对三胞集团债务违约风险传染的深度剖析,总结归纳出一般性结论,在丰富实务研究的同时,为集团风险管控提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