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目标定向、自我效能感与英语学习成绩关系研究

来源 :河北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ibbsb1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过去的20年中,学习动机引起了研究人员和教育工作者越来越多的兴趣,他们试图通过了解学生的学习动机,预测和改善学习者的学习成绩。在影响学习成绩的众多动机因素中,目标定向和自我效能感被认为是影响教育实践的两个极为重要的因素而受到外语学习动机研究人员的热切关注。其中,目标定向指的是个体完成一项任务的目的,非常适用于解释学习成绩;自我效能感是指个体对自己能否有能力成功地完成一项任务的信念,它通过影响学习者的选择、努力程度和持久性对动机以及学习过程起到决定性的作用。遗憾的是在外语学习领域,围绕目标定向和自我效能感这两个影响教育实践的重要因素进行的研究却为数不多。同时,Schunk建议未来的研究可以侧重于探讨自我效能感是否是目标定向和学习成绩之间的媒介。基于上述情况,本文旨在从社会认知心理学的视角对影响大学生外语学习的动机因素——目标定向和自我效能感——进行研究,进而揭示两者对于外语学习的影响。本文研究的问题包括:目标定向与外语学习成绩之间关系,自我效能感与外语学习成绩之间关系,目标定向和自我效能感之间的关系,以及目标定向和自我效能感对于外语学习成绩之间关系。本研究的受试者为河北省某高校的145名大学二年级本科生。研究工具为一份英语学习调查问卷(包含目标定向问卷和英语学习自我效能感问卷两部分),以及大学英语四级考试成绩。原始数据经过整理,输入SPSS 17.0进行描述性数据统计、皮尔逊相关分析和多元回归分析。研究结果显示:首先,皮尔逊相关分析表明掌握目标和任务趋近目标均与大学生英语学习成绩呈正相关。其次,皮尔逊相关分析显示自我效能感与大学生英语学习成绩呈正相关。此外,皮尔逊相关分析还说明自我效能感与掌握目标以及任务趋近目标分别呈正相关。同时,分层多元回归分析表明自我效能感是调节目标定向和英语学习成绩的中间媒介。根据研究结果,笔者对大学英语教学提出了切实可行的建议。综上所述,本研究将有助于将认知心理学中的目标定向和自我效能感概念引入中国高校外语习得领域,以帮助外语学习者采取适当的目标定向,提高外语学习自我效能感,最终有助于中国大学生英语学习成绩的提高。
其他文献
2017年,是兵团深化改革元年,注定将是兵团历史之中浓墨重彩的特殊年份。这一年,兵团涉险滩、闯激流,从天山北坡至塔克拉玛干沙漠边缘,从腹心城镇到边境团场,澎湃的改革活力无
目的论是功能翻译理论的一个重要理论。涵盖目的法则、连贯法则和忠实法则。随着该理论的引进、介绍、发展和应用,其影响在国内日益扩大。如仲伟合、钟钰等为功能主义目的论
随着全球化的不断发展和文化交流的不断深入,中国古典诗词-宋词也正在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宋词作为世界文化宝库中的一朵奇葩,它既是中国语言的精华,更是中国文化的结晶,其
在2型糖尿病早期,细胞功能损害是可逆的,部分新诊断的患者经过短期的胰岛素强化治疗后,可获得一段不使用任何药物的“缓解期”。外源性胰岛素被认为可以让细胞充分休息从而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