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凋亡相关斑点样蛋白ASC(Apoptosis-associated speck-like protein containing a CARD)是炎症传感器的重要衔接蛋白。ASC由两个区域构成:它由N-末端Pyrin结构域(PYD)和C-末端结构域(CARD)组成,通过Pyrin结构域与上游炎性传感器相互作用,这种相互作用触发ASC聚集成高度交联的大分子集合体,即ASC-speck(ASC斑点),ASC斑点是pro-Caspase-1(半胱天冬酶-1前体)活化和募集的必要平台,使用它的CARD结构域,使pro-Caspase-1的单体靠近,从而启动pro-Caspase-1的自我裂解和激活,活化的Caspase-1(半胱天冬酶-1)通过蛋白水解加工和释放许多蛋白质,包括IL-1β和IL-18等重要炎症因子,从而导致炎症的产生。同时,在感染性疾病的存在下,被微生物病原体强制注射的细胞对宿主是有害的,当巨噬细胞和树突状细胞以这种方式受到损害时,可导致细胞发生Pyroptosis(焦亡)裂解(Pyroptosis发生于Caspase-1被各种炎症体激活后触发并导致受影响细胞的裂解,本质上是一种细胞程序上的炎性死亡)。炎症激活导致中性粒细胞和单核细胞快速募集到危险部位,这对于限制感染扩散和组织损伤后修复十分重要。牙髓炎是牙髓病中最主要的疾病,而细菌感染又是牙髓炎众多致病因素中最主要的病因。牙髓组织一旦受到细菌的感染,固有免疫系统就会起作用,通过模式识别受体(PRRs)识别病原体,进而激活下游信号转导通路,引起一系列炎症反应。而白介素-1(IL-1)细胞因子家族成员IL-1β和IL-18是这一过程的重要参与者,同时ASC又作为炎症衔接蛋白,对于IL-1β和IL-18的加工和释放又起到重要作用,但目前ASC与炎症牙髓组织之间的关系尚未明确,未见报道。因此,本实验就ASC在人牙髓组织炎症过程中的表达和作用进行初步探讨。实验目的:采用免疫组织化学的方法检测ASC分别在人牙髓组织正常状态下、急性炎症和慢性炎症状态下的表达及定位情况,探讨ASC在急慢性牙髓炎发生发展中的可能机制。实验方法:根据选取标准从临床收集新鲜的牙髓组织经4%多聚甲醛固定、石蜡包埋、切片,进行HE染色,并根据镜下组织病理状态将标本分为正常牙髓组、急性炎症组和慢性炎症组三组。用免疫组织化学的方法进行染色,在光学显微镜下观察各组标本阳性染色情况,查出阳性细胞数,并计算出阳性细胞表达率,采用spss23.0统计分析软件进行分析,数据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并通过Q检验进行两两比较,当p<0.05时,认为有统计学意义。实验结果:HE染色结果:正常牙髓组可见大量的成牙本质细胞和成纤维细胞,毛细血管、胶原纤维等,未见明显的炎症细胞;炎症组可见牙髓血管扩张充血、通透性增加,急性炎症组以中性粒细胞浸润为主,慢性炎症组以淋巴细胞浸润为主等。免疫组化染色结果:正常牙髓组未观察到ASC阳性表达;急性炎症组镜下观察可见中性粒细胞、单核/巨噬细胞、淋巴细胞胞浆阳性表达;慢性炎症组镜下观察可见淋巴细胞、单核/巨噬细胞、浆细胞胞浆阳性表达。结论:ASC在人正常牙髓组织中未见表达,在急慢性炎症牙髓组织中有表达,ASC作为炎症传感器的重要衔接蛋白参与了牙髓炎的发生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