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I3K/Akt信号通路在七氟烷减轻阿霉素致大鼠心肌损伤中的作用及与自噬的关系

来源 :温州医科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ilee81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观察阿霉素致大鼠心肌细胞毒性作用,评价磷脂酰肌醇-3激酶/蛋白质丝氨酸苏氨酸激酶(PI3K/Akt)信号通路在七氟烷减轻阿霉素致大鼠心肌损伤中的作用及其与自噬的关系。  方法:  动物实验  取健康雄性SD大鼠36只,体重200~250g,随机分为6组(n=6):对照组(C组),阿霉素损伤组(Dox组),七氟烷处理组(Sev组)、LY294002抑制剂组(LY组)、溶剂对照组(DMSO组)、3-MA抑制剂组(3-MA组)。除C组外,其余5组建立阿霉素致大鼠心肌损伤模型。C组与Dox组单纯机械通气2h,Sev组、LY组(麻醉前尾静脉注入LY294002)、DMSO组(尾静脉注入DMSO)、3-MA组(腹腔注射3-MA)均七氟烷处理2h,心脏采血后处死大鼠取心肌,采用ELISA法测定血清中cTnⅠ浓度;Western blot法检测总Akt(t-Akt)、磷酸化Akt(p-Akt)、雷帕霉素靶蛋白(mTOR)、磷酸化mTOR(p-mTOR)及自噬标记物微管相关蛋白1轻链3-Ⅱ(LC3-Ⅱ)的表达;TUNEL法检测细胞凋亡。  细胞实验  培养H9c2心肌细胞,将细胞随机分为6组(n=6):对照组(C组)、阿霉素损伤组(Dox组)、七氟烷处理组(Sev组)、LY294002抑制剂组(LY组)、溶剂对照组(DMSO组)、3-MA抑制剂组(3-MA组)。除C组外,其余5组均建立阿霉素致心肌细胞损伤模型。C组与Dox组不做处理,Sev组、LY组(暴露前培养基中加入LY294002)、DMSO组(培养基中加入DMSO)、3-MA组(培养基中加入3-MA)均2.4%七氟烷暴露2h,采用ELISA法测定培养液中cTnⅠ浓度;Western blot法检测总Akt(t-Akt)、磷酸化Akt(p-Akt)、雷帕霉素靶蛋白(mTOR)、磷酸化mTOR(p-mTOR)及自噬标记物微管相关蛋白1轻链3-Ⅱ(LC3-Ⅱ)的表达。  结果:  动物实验  1.大鼠一般情况观察对照组大鼠在实验期间活动正常,体重增长,无死亡。模型组大鼠实验期间活动减少,脱毛,精神萎靡,体重低于对照组,3只大鼠有腹水现象,共死亡4只,解剖发现肝肿大、腹水。  2.大鼠心肌损伤指标的变化与C组比较,其余5组p-Akt、p-mTOR表达降低,LC3-Ⅱ、凋亡指数、血清cTnⅠ浓度升高(p<0.05)。与Dox组比较,Sev组p-Akt、p-mTOR表达升高,LC3-Ⅱ、凋亡指数、cTnⅠ浓度降低(p<0.05)。与Sev组比较,LY组p-Akt、p-mTOR表达降低,LC3-Ⅱ、凋亡指数、血清cTnⅠ浓度升高(p<0.05);3-MA组LC3-Ⅱ表达、血清cTnⅠ浓度降低(p<0.05); DMSO组上述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细胞实验  与C组比较,其余5组p-Akt、p-mTOR表达降低,LC3-Ⅱ、cTnⅠ浓度升高(p<0.05)。与Dox组比较,Sev组p-Akt、p-mTOR表达升高,LC3-Ⅱ、cTnⅠ浓度降低(p<0.05)。与Sev组比较,LY组p-Akt、p-mTOR表达降低,LC3-Ⅱ表达升高,cTnⅠ浓度升高(p<0.05);3-MA组LC3-Ⅱ、cTnⅠ浓度降低(p<0.05);DMSO组上述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1.阿霉素可损伤大鼠心肌细胞,其机制与诱导自噬过度激活有关。  2.七氟烷抑制自噬过度激活减轻阿霉素致大鼠心肌细胞损伤,其机制与激活PI3K/Akt信号通路有关。
其他文献
目的:通过建立SD大鼠屈趾肌腱断裂吻合模型,并局部应用丹参注射液进行治疗,观察不同时间点肌腱的组织学,羟脯氨酸含量及生物力学的变化,探讨丹参对断裂吻合肌腱愈合过程及粘连的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