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目的:本课题通过针刺治疗与口服中药结合治疗肾阳虚型女性围绝经期压力性尿失禁患者的临床疗效观察,论证以温肾助阳,升举元气为大法的针刺配合电刺激联合口服加减右归丸治疗肾阳虚型围绝经期压力性尿失禁的疗效,为临床治疗本病提供可行方法。研究方法:本研究选取肾阳虚型围绝经期压力性尿失禁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依据诊断标准、纳入标准以及排除标准,共纳入符合要求的受试者64例,随机分为两组,中药组因不能按时随访脱落1例,实际中药组31例,针药结合组因惧怕针刺疼痛脱落2例,实际针药结合组30例。中药组患者口服中药加减右归丸,日1剂,水煎300ml早晚分2次服完。针药结合组患者口服药物同中药组患者,再此基础上进行针刺及电刺激穴位治疗。针刺选穴:四神聪,百会,气海,关元,中极操作:取1.5寸毫针针刺穴位,得气后分别连接电极于针柄上,选疏密波,频率20HZ,缓慢调大电流至患者感觉微痛止,留针30分钟。隔日一次,如此治疗3个月止,若遇月经期,暂停针刺及中药治疗,治疗顺延,如此治疗3个月,判断疗效。观察2组患者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血清雌二醇、卵泡刺激素、黄体生成素水平,尿失禁问卷表评分,1h尿垫试验结果,并对此进行分析,观察两组疗效。结果:1、国际尿失禁问卷表尿失禁症状评分比较:两组治疗后国际尿失禁问卷表评分较治疗前均下降,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国际尿失禁问卷表评分组间比较,针药结合组在改善国际尿失禁问卷表评分方面优于中药组(P<0.01)。2、1小时尿垫试验结果比较:两组治疗后1小时尿垫试验漏尿量较治疗前均下降,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1小时尿垫试验漏尿量组间比较,针药结合组在改善1小时尿垫试验漏尿量方面优于中药组(P<0.05)。3、中医症状积分比较:两组治疗后中医症状积分较治疗前均下降,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中医症状积分组间比较,针药结合组在改善中医症状方面优于中药组(P<0.05)。4、激素水平改善情况比较:卵泡刺激素水平比较:两组治疗后卵泡刺激素水平较疗前均下降,中药组治疗前后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针药结合组治疗前后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组间比较,针药结合组与中药组无明显差异(P>0.05)。血清雌二醇水平比较:两组治疗后血清雌二醇水平较疗前均上升,中药组和针药结合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组间比较,中药组与针药结合组无明显差异(P>0.05)。黄体生成素水平比较:两组治疗前后比较均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组间比较,两组间无明显差异(P>0.05)。5、压力性尿失禁疗效比较:中药组总有效率67.74%,针药结合组总有效率93.33%。针药结合组疗效优于中药组(P<0.05)。6、中医症状积分疗效比较:中药组总有效率74.19%,针药结合组总有效率93.33%。疗效比较,针药结合组疗效优于中药组(P<0.05)。结论:中药组、针药结合组治疗肾阳虚型围绝经期压力性尿失禁皆有明确疗效,且针药结合组疗效较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