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在饲喂大鼠高脂饲料的同时添加葡萄籽提取物原花青素(Grape seed proanthocynadin extract GSPE),采用吡格列酮作阳性对照,观察原花青素是否能预防大鼠胸主动脉壁过氧化物酶增殖体激活受γ(Peroxisome proliferator-activated receptorγ, PPARγ)mRNA表达下调,及对PPARγ下游信号分子——核因子NF-κB活性的影响,并观察原花青素通过对PPARγ的调节能否拮抗高脂血症的形成,探讨原花青素的血管预防保护作用的分子机制。方法:雄性SD大鼠32只,随机分为四组:基础组(C)、高脂组(HL)、吡格列酮组(PI)、原花青素组(PC)。每组8只,其中PI组为阳性对照组。基础组饲喂基础饲料,其他三组饲喂高脂饲料。与各组饲喂饲料的同时,灌胃给相应的干预剂,其中吡格列酮和原花青素灌胃量分别是10 mg/(kg﹒d)、100 mg/(kg﹒d),C组和HL组灌溶剂蒸馏水,喂养六周。在0周、3周、6周禁食12h后,尾静脉采血,测血清总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及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含量。实验期末,将大鼠水合氯醛腹腔麻醉后,留取胸主动脉组织,将组织液氮速冻后,保存于-70℃备用。血清TG、TC、HDL-C含量采用相应试剂盒测定,RT-PCR技术检测PPARγ的mRNA表达水平,运用EMSA技术检测NF-κB活性。结果:1.高脂组大鼠血脂的变化:3周、6周时,与正常饮食大鼠基础组相比,高脂组大鼠血清总胆固醇(TC)、总甘油三酯(TG)水平含量明显升高(p<0.05)。2.大鼠胸主动脉壁PPARγmRNA的表达和NF-κB活性的变化:(1)高脂组与基础组相比,大鼠胸主动脉壁PPARγmRNA表达显著降低(p<0.05),而NF-κB活性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原花青素组与高脂组比较,大鼠胸主动脉壁PPARγmRNA表达水平明显升高(p<0.05),NF-κB活性显著降低(p<0.05);较基础组、吡格列酮组无显著变化(p>0.05)。3.原花青素的降血脂作用:6周时,原花青素组较高脂组血清TG、TC的含量显著降低(p<0.05),较基础组、吡格列酮组无显著变化(p>0.05)。结论:1.原花青素具有预防血清总甘油三酯、总胆固醇升高的作用,但对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的影响不明显;2.原花青素能增加高脂状态下胸主动脉壁PPARγmRNA表达的作用;3.原花青素可以抑制高脂状态下胸主动脉壁核因子NF-κB激活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