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讨血清肝型脂肪酸结合蛋白在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的早期诊断价值。[方法]第一部分:健康雄性Wistar大鼠,体重230-250g,6-8周龄,共90只,随机分为3组:假手术组(A组);缺血15min再灌注组(B组);缺血30min再灌注组(C组)。建立肝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分别在缺血再灌注后15min、1h、3h、6h、1d、3d检测血清ALT、AST水平和L-FABP含量;免疫组织荧光法检测肝脏L-FABP蛋白表达;观察肝组织病理学改变并对其进行Suzuki’s评分。第二部分:收集25例原位肝移植受体移植肝术前、无肝期及恢复再灌注后15min、第1、3、6、9、12h、第1、3、5、7d时间点血清,采用酶联免疫吸附(ELISA)方法检测血清L-FABP的水平,与常规肝功能指标(ALT和AST)做比较。运用SPSS16.0统计分析软件分析比较各组间各个指标的差异。[结果]第一部分:与A组比较,B组肝组织淤血、空泡变性及坏死Suzukis病理评分:再灌注15min时最轻微,3h时评分最高,3d时评分基本降至正常;血清L-FABP变化:再灌注15min时,血清L-FABP水平升高(P<0.05),峰值出现于再灌注3h,3d时含量基本降至正常;血清ALT、AST变化:再灌注15min时无明显升高(P>0.05),6h达高峰,3d时仍高于正常(P<0.05);肝组织L-FABP:再灌注15min表达下降(P<0.05),在3h时处于最低谷,3d时基本恢复正常。与B组比较,C组各时间点血清L-FABP, AST和ALT均明显升高(P<0.05),肝组织L-FABP表达明显降低(P<0.05),病理学改变明显加重。第二部分:血清L-FABP再灌注15min开始升高,1h时达到高峰,术后3d基本降至正常水平;血清L-FABP水平达到高峰及降至正常的时间明显早于肝功能指标,并且平均峰值幅度也明显高于肝功能指标。[结论]与传统肝功能指标(ALT、AST)比较,L-FABP是一种监测肝损害更为敏感的生物学指标,且与肝组织病理学变化趋势一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