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镇化与消费空间的生产——从传统消费空间向现代消费空间的转型

来源 :浙江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ijipanj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现代社会,购物已经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例行化的一部分,成为人们联系于社会的重要纽带。购物总是发生在一定的社会空间之中,如杂货铺、小卖部、集市、百货商店、超市、购物中心等。因此,对于消费行为的考察离不开对消费空间的考察。目前,社会学界关于消费空间的生产的研究主要有资本、文化、权力以及全球化四种理论视角。然而,这些理论视角的诞生更多地是基于西方国家的话语体系和社会现实,对于中国目前快速崛起的现代消费空间其解释力是有限的。近些年来,我国现代消费空间在城镇化的快速推进下,在一线大都市以外的二三线城市快速崛起,甚至开始向农村地区蔓延。增加城镇化视角对于理解中国社会消费空间的生产情况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理论价值。基于对T社区15位居民的深度访谈以及对T社区、集市、现代购物场所的参与式观察,本文对案例社区T社区城镇化进程中消费空间的生产情况进行了深入考察。借助对T社区这一典型案例的考察分析,文章对城镇化与消费空间生产的关系进行了探讨。  本文首先借鉴列斐伏尔与索加的空间三元论,对消费空间进行了概念界定。本文认为消费空间是社会建构的产物,其生产情况必然受到其所在社会的深刻影响。在此基础上,本文将消费空间进行了维度划分,包括物质维度、文化维度以及心理维度三个方面。通过考察城镇化进程中T社区消费空间这三个维度的变化,笔者发现在城镇化的影响下T社区消费空间发生了深刻转型。传统时期,消费空间的物质、文化、心理维度分别表现为内聚性、单一化和封闭型的特点。而在城镇化的影响下,消费物质空间逐渐从内聚性转变为分散性;消费文化空间逐渐从单一化转变为多元化;消费心理空间逐渐从封闭型转变为开放型。与此同时,传统消费空间在城镇化的作用下也逐渐转变为现代消费空间。  通过这一研究我们可以发现,消费空间的变迁是现代中国社会转型的一个缩影,城镇化不仅是中国社会消费空间从传统走向现代的主要背景,更是推动传统消费空间向现代消费空间转型的重要动力。消费空间的现代转型不仅对城乡日常生活产生深远的影响,而且对于当前中国城镇化发展战略亦具有重要意义。
其他文献
本研究运用武汉市城市居民的入户问卷调查资料,从认知成分,情感取向成分,行为倾向成分三个维度探讨了三代人对养老方式的态度,分析了养老方式变化的趋势。同时运用相关及多元回归
本研究采用定性的实地研究方法,通过对恩施州L乡的调查,从两个层次来分析该乡在全面取消农业税后的乡村关系的变化和现状。第一个层次是纵向比较:站在税费改革的分水岭,通过比较
一什么样的大学改革才会成功  1大学改革普遍存在的问题  过去很多的大学教育改革,都是参照了“世界一流”大学的办学理念与大学制度。本文认为改革不能达到预期效果,不能保证教育走上良性发展道路的原因有三个:一是改革者并未真正理解大学的理念与学术运作机制。许多人认为只要有足够的政策和文件就能办好大学,有完整的计划和教案就能教好学生。二是没有充分考虑自己已有的学术传统与中国特殊的人文政治环境。三是在改革目
近年来,随着高考制度的恢复和国家教育体制改革的深入,政府对教育领域的管理权力放松,社会人逐渐参与到教育领域中,私立学校数量急剧增多,出现了公办学校和私立学校相互竞争的局面
如果把时间和空间看作是社会的两个基本要素的话,人总是习惯于从时间的角度来看待这个社会,这在社会学研究中也是如此。自芝加哥人文生态学派没落之后,空间研究的视角更趋于式微
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开始,西方福利国家纷纷陷入经济滞涨期,经济长期处于低迷状态,收入和财富分配不均状况不断加剧,阶级之间冲突扩大,税收和开支系统入不敷出,福利国家显示出巨大危机
村落文化是规范农村妇女的观念行为和塑造她们性格特质的重要力量,村落文化的变迁不可避免地要影响到农村妇女地位以及妇女在家庭和社会中角色的变化。本文研究方法主要采用
本文以一个村庄历史上发生的两次征地事件为研究对象。首先介绍了两次征地事件的过程和具体内容,并在此基础上比较了农民在两次征地事件中的不同反应;以此为背景,文章又结合中国
古代中医对食物中毒病患者,对症下药服饮灵芝主料的汤药,即强身补益的血清剂,救活了不少生命,因此灵芝得名“救命草”及“长生不老草”。多数的真菌含有独特的疗效,全部的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