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裂缝性油藏在油气资源中占有重要的比例,但要有效开发裂缝性油藏却十分困难。除了对裂缝的认识、裂缝分布预测以及裂缝参数的定量表征等研究存在困难外,更重要的是对裂缝渗流机理的认识及渗流模型的研究还不完善。考虑到由于裂缝表面的粗糙度和流体流经路线的弯曲度使得流体的流动更为复杂的情况,进一步研究渗流机理及模型的核心因素,即形状因子。不同的形状因子可以确定流体不同的流动方式,常量形状因子可以解决微可压缩流体,而时变形状因子则对可压缩流体适用。并通过产能预测和试井解释等应用从而得到以下成果。1)对地层流体流动路径的弯曲度和裂缝表面本身的粗糙度对流体的影响用迂曲度来进行简化。推导了迂曲度与裂缝渗透率的关系式,并在形状因子的推导中考虑了迂曲度的影响。2)推导了一维、二维和三维流动时的常量和时变形状因子表达式。对于要达到稳定状态时需要长时间的可压缩流体来说,时变形状因子是解决可压缩流体产能预测等的有效方法。3)分析了各种情况下的形状因子对基质平均压力和累计窜流量的影响。从而更准确地理解形状因子的取值对于裂缝性油藏开发的重要性。4)对裂缝性油藏的产能进行了研究,分析了各种因素对产能的影响,绘制了裂缝性油藏产能的理论图版。根据桩西区块油井的应用,理论计算与实际资料的对比说明理论计算比较可靠。对可压缩流体的产能预测用时变形状因子进行研究,并分析了时变形状因子对其产能的影响。5)分析了形状因子在试井解释中的影响及意义。形状因子的选择对于图版的拟合是很敏感的。形状因子的大小确定了裂缝间距的大小,这对于数值模拟中网格大小的取值具有很重要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