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国际科学教育改革日新月异的背景下,“科学本质”、“科学探究”以及“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理念下的科学教育备受关注,世界各国家及地区都将这些关注点体现于国家层面的课程文件中,而教材作为教师和学生最直接使用的教学资料承载着重要的使命。同时,“地球和宇宙”作为科学教育的重要组成在科学的“大家庭”中发挥着巨大的作用,但该部分内容在一定程度上却受到了忽视。针对这些问题,本文将研究主旨确定为探寻美国(浙江教育出版社《科学探索者》)、台湾(翰林出版社《自然与生活科技》)、大陆(浙江教育出版社《科学》)三套科学教材中“地球和宇宙”内容在“科学本质”、“科学探究”以及“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方面的具体体现,文章主要从以下几方面进行论述:首先,在绪论部分从国际科学教育关注热点以及目前对“地球和宇宙”的关注程度两方面呈现研究的背景,并进一步明确研究的目的及意义,是为了使研究的问题以及预期实现的结果进一步明晰,带着明确的目标而开展研究;其次,在前面三章进行了理论基础的阐述、概念的界定和文献综述的梳理。本文运用了认知发展理论、建构主义理论和杜威的教材编制理论的理论基础,是为了使研究有根可循,在理论的指导下进行本研究可以保证研究的合理性;为了进一步理解本研究中所涉及概念的具体内涵,文章在呈现不同的研究主体对“科学本质”、“科学探究”以及“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的概念的界定后明确了本文中相应概念的涵义;在文献的梳理下进行研究是站在了巨人的肩膀上,本文从科学教材的整体比较以及对“科学本质”、“科学探究”以及“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的教育理念比较这几部分对前人的研究成果进行了研究,为本研究的顺利开展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为本文的研究方法、研究过程、研究中可能遇到的问题以及需要注意的事项都奠定了一定的基础;再次,本文进一步明确了本文的研究内容将从三套教材“地球和宇宙”的“科学本质”、“科学探究”以及“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在教材中的呈现栏目、呈现形式、呈现维度和内容呈现四个方面分别进行比较与分析,并在理论的支撑下具体制定了研究工具,明晰了教材分析单元和“科学本质”、“科学探究”以及“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的分析维度,使研究问题变得具体、可操作,并通过信度和效度的分析证实了研究的可行性。在这一系列的准备工作结束后,文章的第五章、第六章和第七章这三章的内容为本研究的主干内容,具体呈现了三套教材的“地球和宇宙”部分在“科学本质”、“科学探究”以及“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这三方面的数据统计和特征分析;最后,通过数据以及分析的结果得出三套教材对于“科学本质”、“科学探究”“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在栏目、形式、维度、内容等方面的呈现特点,通过这些特点的呈现反映了教材与课标要求的一致性,并进一步从教材编写和教学两方面提出相应的建议,以期对教材的发展尽绵薄之力。之后,对本研究过程进行反思和总结,提出今后努力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