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我国湖泊、水库水污染程度日趋加剧,即使作为城镇水源的水体,也都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国内外关于微污染水源水处理已开展了很多研究,但是由于水源水质的差别,对于特定的水源水质还需要开展针对性的试验研究。本课题以陕西省蓝田县汤峪镇汤峪水库水为研究对象,通过对该水库一年的水质情况进行监测,分析各项水质指标的变化情况及变化原因,并运用Kmeans聚类对水质进行分期。同时采用烧杯试验对各水质期原水进行了强化混凝、“化学预氧化-强化混凝”联用的处理工艺条件试验研究,选择适合该水库水质条件的最佳投药量和投药种类,分析了各试验条件下的水质净化效果及强化混凝影响因素。监测结果表明:汤峪水库原水pH值基本在8左右;浊度、总氮、锰含量超标;色度、总磷含量偶尔会超标;氨氮、铁含量较低;藻类数量与水温、总磷含量呈正相关,并在5~9月份相对较高,同时,由于藻类的大量繁殖、代谢、死亡,使水中有机物含量较高;叶绿素a含量呈现出明显的季节变化,与水温、藻类数量呈正相关。通过Kmeans聚类分期,将试验阶段的水源水质划分为三个水质期:高温高藻水质期(5月~10月中旬);正常水质期(10月中旬~11月中旬和3月~4月);低温低浊水质期(11月中旬~2月)。在高温高藻水质期,采用单一混凝剂进行强化混凝,投加25mg/L PAC的水质净化效果最佳;采用助凝剂进行强化混凝,投加20mg/L PAC、0.4mg/LPAM效果最佳。在低温低浊水质期,投加25mg/L PAC、0.4mg/L分子量500万的PAM的水质净化效果最佳。在混凝剂投加量一定的前提下,随着原水水温、浊度的下降,对出水浊度、锰、有机物的去除率也逐渐下降;去除浊度、锰的最佳pH值范围是7.83~8.05;去除有机物的最佳pH值是7.83左右。在强化混凝前投加预氧化剂无论是从处理后污染物的含量还是对污染物的去除率来看,都要较投单一混凝剂、助凝剂进行强化混凝效果要好。预氧化处理适宜的氧化剂为二氧化氯,其最佳投加量为2.0mg/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