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观察巨刺法治疗卒中后偏瘫患者下肢腓肠肌痉挛的临床疗效,以表面肌电图为评价疗效的客观指标,为临床痉挛性瘫痪的治疗提供更为优化的治疗方案,帮助偏瘫患者提高患肢运动功能,改善生活质量。方法:将符合标准的6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巨刺组)、对照组(常规针刺组),各30例,治疗组予健患两侧针刺,对照组仅患侧针刺,两组均在常规内科及康复治疗的基础上进行针刺治疗,每组治疗4周,每周连续治疗5次,休息2天,观察治疗前后两组患者Fugl-Meyer量表,腓肠肌内、外侧头的最大积分肌电值(integrated electromyography,IEMG)的变化情况,比较两种治疗方法的疗效差异。结果:1.从运动功能评分来看,治疗后,两组的简化FMA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提高(P<0.01),且治疗组高于对照组,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从表面肌电图来看,治疗后两组健侧腓肠肌内、外侧头iEMG无明显差异(均P>0.05),患侧腓肠肌内、外侧头iEMG均有显著改善,且比较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1.无论是巨刺法还是常规针刺法都可以有效改善患者下肢运动功能,缓解肌肉痉挛,说明两种取穴方法可治疗卒中后痉挛性瘫痪。2.与常规针刺法相比,巨刺法能更好的提高下肢运动功能,抑制下肢肌痉挛,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与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