垃圾焚烧飞灰资源化过程中脱氯除盐预处理技术比较研究

来源 :重庆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ugle090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前,生活垃圾焚烧处理在我国已经成为主要处理方式,随之而来的结果是生活垃圾焚烧飞灰的产生量剧增。《“十三五”城镇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设施建设规划》指出,到2020年我国生活垃圾焚烧飞灰产生量预计达1000万吨。尽管《生活垃圾焚烧飞灰污染控制技术规范》(HJ 1134-2020)规定,生活垃圾焚烧飞灰安全化处理之后可进入生活垃圾填埋场填埋处置,但以填埋作为消纳方式的飞灰处置能力与其庞大的产生量不成正比,加之目前许多城市填埋场选址困难,仅靠填埋处置已难以满足实际需求。飞灰作为富含Ca、Al、Si的无机矿物集合体,具有一定的资源化潜力,然而飞灰中的高浓度氯限制了飞灰的资源化利用方式及资源化利用量。因此如何有效脱除飞灰中氯元素,以最大程度提高其资源化利用率,不仅至关重要,而且迫在眉睫。本研究采集了重庆、青岛和天津三个地方的生活垃圾焚烧飞灰,对飞灰基本理化性质进行了全面深入分析,包括微观形貌分析、粒度分析、元素分析、矿物相分析、热重分析、以及浸出毒性分析。结果表明,三种飞灰含水率均较低,粒径近似正太分布。三种飞灰主要化学元素为Ca,含量均在50%以上,其次是Cl,重庆、青岛和天津飞灰Cl含量分别为16.95%、20.52%和10.51%。重庆和青岛飞灰p H均为12左右,呈强碱性,氯赋存形态主要包括Na Cl、KCl、羟基氯化钙(Ca Cl OH)、Friedel盐(3Ca O·Al2O3·Ca Cl2·10H2O)和Ca6(CO3)2(OH)7Cl等含氯盐类物质;天津飞灰p H为10.5左右,碱性较弱,含有大量的Na Cl和KCl,羟基氯化钙(Ca Cl OH)和难溶性氯盐含量极低。本研究在对飞灰基本理化特性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对比了水洗、碳酸钠盐洗、加CO2水洗(一次碳酸化)和加CO2水洗+加Na2CO3水洗(二次碳酸化)四种预处理方法的脱氯效果。结果表明,重庆、青岛和天津飞灰采用固液比1:10常温水洗2h后氯的最高去除率分别达87.54%、90.12%和95.60%,升高水洗温度对氯的去除贡献不明显。盐洗会显著降低降低飞灰中氯的去除率,当碳酸钠溶液的浓度为30g/L时,三种飞灰的氯去除率分别下降到82.87%、86.19%和90.76%。水洗技术对于重庆和青岛飞灰而言难以达到理想的脱氯效果。通过在水洗过程中通入CO2可显著降低反应体系的p H值,促进难溶盐的转化和溶解,可以提高飞灰氯盐的去除率。本研究表明加CO2水洗可以显著提高重庆和青岛飞灰氯的去除率,当CO2的通气速率为60ml/min、通气时间为30min时,两种飞灰氯的去除率分别为93.69%和99.19%,脱氯效果明显高于水洗脱氯。对于天津飞灰,其氯元素主要以可溶性氯盐的形式存在,难溶盐占比很少,因此水洗技术可以达到较高的氯去除率95.60%,而碳酸化之后其氯离子去除率反而降至93.42%,分析其原因可能与加速碳酸化过程中碳酸钙等物质的再沉淀对氯盐的裹挟作用有关。此外,加CO2水洗虽提高了重庆和青岛两种飞灰中氯的去除率,但导致其液相中依然残留有高浓度钙离子。本研究在加CO2水洗的基础上向反应体系加入碳酸钠,证明可有效降低溶解性钙离子含量,但同时也导致部分氯盐的二次沉淀。按照《生活垃圾焚烧飞灰污染控制技术规范》(HJ 1134-2020)和《水泥窑协同处置固体废物环境保护技术规范》(HJ 662-2013)规定,飞灰资源化过程中除氯元素外,对SO42-含量也有明确要求,因此在脱氯的过程中对硫酸盐的去除率进行了同步分析。结果表明,重庆和青岛飞灰水洗过程中硫酸盐去除率分别为25.96%和25.40%,经过盐洗、加CO2水洗和加CO2水洗+加Na2CO3水洗三种方法均会提高SO42-去除率,但是效果不显著,两飞灰SO42-去除率均未超过30%。而天津飞灰在二次碳酸化后,SO42-去除率由水洗去除氯27.53%上升至35%以上,推断其主要原因可能与硫酸盐的碳酸过程有关。本研究对于水洗、加CO2水洗和加CO2水洗+加Na2CO3水洗三种方法预处理后的飞灰进行了进一步分析测定,包括元素组成、粒径分布和浸出毒性,并以此为基础计算了水泥窑的最大掺比,综合评估了预处理后飞灰的资源化潜力。结果表明,三种预处理方式均有利于提高飞灰资源化过程中测掺比。预处理后,飞灰中Cl、S、Na、K等元素被去除,Ca、Si、Al等元素被富集。经过加CO2水洗处理后的重庆和青岛飞灰氯含量最低(分别为0.58%和0.51%),此时其水泥窑掺比达到最大(分别为3.44%和5.37%)。天津飞灰经过水洗预处理后其中氯含量达到最低(0.45%),此时水泥窑最大掺比达5.40%。经过预处理后的液相也具有一定的回收价值,可蒸发得到纯度较高的Na Cl和KCl盐类。此外,在飞灰加CO2水洗过程中,三种飞灰分别吸收相当于其自身质量6%、6%和3%的CO2,达到一定碳中和的目的。本研究首次对比了不同飞灰对于不同预处理脱氯效果的差异性,并采用不同预处理方法对性质不同的飞灰进行处理,探索了每种方法的最佳工况条件,且对比了不同预处理方法的和不同性质飞灰的匹配性,并进行了经济和环境效益分析,以求最大程度节省成本和提升资源化效率,从而为难以完全消纳的飞灰进行进一步资源化利用提供理论依据。
其他文献
煤炭作为一种重要的化石燃料,几十年来为中国的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随着资源的过度开发和消耗,低硫煤储量逐渐枯竭,高硫煤的利用已成为工业化生产的必然选择。然而,它伴随着大量的有害气体作为副产品释放,例如SO2、H2S等,造成严重的环境问题。因此,发展煤炭的清洁利用至关重要。微波脱硫作为一种较新的脱硫方法,它利用煤中不同硫组分的微波响应差异来实现脱硫。为了明确微波辐照过程中含硫物相的转变行
蜗杆是一种广泛用于传动系统中的零件,目前主要的加工方式有车削、铣削和磨削等。冷滚轧加工技术具有成形效率高、无材料浪费、成形零件疲劳强度高、成本低等特点。近年来,蜗杆冷滚轧已成为蜗杆加工行业的研究热点。本文以铜蜗杆冷滚轧成形为对象,研究了滚轧轮的齿形设计、轧制过程的咬入条件、工件偏心弯曲等基础理论,并进行了铜蜗杆滚轧质量实验研究。本文主要研究内容如下:(1)研究了滚轧轮法向齿形设计及滚轧轮齿根强度校
如果说重庆的变迁是内陆城市现代化的典型样本,那么聚焦到更微观层面的江北城,很多中国近代城市变迁的具体特征,如城市形态和基础设施的关系、街道和市场的组织,普通地块功能变迁所呈现的基本面貌等,则体现了一个地理要素俱佳的城镇如何因水而兴,因商而盛的演化过程。城市的多样化与复杂性留下的历史遗存有限,且微观层面的变化并不显著,因此需要更加具体与准确的历史材料作为支撑。精准测绘的历史地图具备较好的研究潜质,地
清初移民的进入带来了四川人口、农业的恢复与发展,生产力的发展促进了商品经济的壮大,官方对于民间宗族组织在基层管理作用的鼓励与利用使得宗族的势力得到扩张,这三者分别为四川中期大量的场镇建设提供基础、需求与资源组织。在这样的背景下塘河场由一明代的山地水码头演化建立,在塘河场的建设与发展过程中的方方面面都可以看到农业生产、商品经济与宗族的影响。塘河场范围内的场镇与乡村的建筑风格风貌与营造技术也是多种因素
随着电力电子技术的不断发展,电子设备日趋朝着小型化、大功率的方向发展,导致电子功率元器件的耗散功率或热流密度得到显著增加。传统的风冷、液冷等散热冷却方式已经不能满足其散热需求,散热冷却问题已成为制约功率元器件发展的瓶颈。针对高功率电子设备的散热与冷却具有热流密度高、温度均匀性要求高、热源离散式分布等特点,本文提出以蒸馏水为工质,将功率元器件布置在蒸发器上,采用泵驱两相流动换热系统对其进行散热与冷却
无刷双馈电机(Brushless Doubly-Fed Machine,BDFM)是一种具有特殊结构和工作原理的交流电机,在变频调速驱动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在BDFM驱动控制系统中,需要利用双PWM变换器实现BDFM的变频调速控制以及控制绕组能量的双向流动。然而,双PWM变换器直流母线电压的波动会危及变换器的可靠运行并影响BDFM的调速性能。因此,本文将双PWM变换器应用于BDFM变频调速控制
挠曲电效应是指应变梯度和电极化之间的机电耦合作用。这种独特的效应表现出显著的尺寸效应,通常随着材料尺寸的缩小而增大。此外,它可以打破中心对称的限制,已经在许多种类的材料中被发现,包括绝缘体、液晶、生物材料和半导体。近年来,基于挠曲电效应的驱动器和传感器备受关注,但绝大多数研究集中于低频准静态(<10Hz)下的挠曲电响应,鲜有文章关注挠曲电材料在高频激励下的挠曲电性能。本文旨在研究高频下挠曲电驱动梁
煤层气是指赋存在煤层及煤系地层中以甲烷为主的烃类气体,煤层气的高效开发利用对保障煤矿生产安全、缓解能源供需矛盾、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具有重要意义。滇东黔西地区作为我国南方重要的煤层气资源赋存区,具有丰富的煤层气资源,但是由于该地区煤层赋存地质特点,常规煤层气开发手段无法完全适用,且在该地区煤层气开发过程中层间干扰现象制约了煤层气产能,降低了煤层气开发效率。为此,本文在前人研究基础之上,基于滇东黔西地区
垃圾分类是当前社会的一大难题。其中合理、准确的垃圾分类投放是实现垃圾分类的重要环节。虽然国家制定了相关政策法规,但因人们缺乏分类知识和分类意识,垃圾分类投放推进工作仍旧困难重重。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落地应用,基于卷积神经网络的智能化垃圾分类技术有望实现垃圾投放过程中垃圾的准确自动分类。但因成本、体积与能耗受限,智能分类垃圾桶的研制面临着神经网络模型轻量化、高能效嵌入式目标分类系统设计、系统低功耗设计
在过去几年里,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日新月异,移动互联网得到了跨越式的发展,基于位置的移动服务也逐渐趋于成熟。人们使用这些移动服务不仅可以进行路线的导航,还能搜寻附近感兴趣的地点。因此,诞生了大量的与用户出行轨迹相关的位置数据。基于这些位置数据,可以充分地挖掘用户的出行规律与个人偏好。这不仅可以为用户生成个性化的推荐,丰富用户的外出经历,还可以为第三方商家带来巨额的商业利益,带动景点、商圈的发展。兴趣